广西党史故事丨两把京胡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唐章正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21日 11:35 打印

  1934年冬天的一个早上,桂北重镇文市月岭古村传出一阵急促铜锣声,保长唐歪嘴高喊:“红胡子要来了,共产共妻,杀人放火不眨眼!大家都要躲进柏子洞去!谁不去按通红匪论处!”一时全村大乱,大人小孩,男女老幼都纷纷躲进洞里,那些地主土豪、村长保长们带着金银细软逃到了外地。中午时分,一阵军号声过后,走来一队身着灰色军装,头戴五角星,衣领绣红领章,身披斗笠扛着枪的队伍。奇怪的是,这支队伍到了大门楼集合后,对一旁的鸡啊鸭啊没有追逐,更没有入室烧杀抢掠,反倒是打扫起卫生来。但藏在洞内的老百姓一直不敢出来。下午这支红军队伍自己做饭后,在一旁休息,其中一位小红军战士拉起了京胡,声音极是动听。这时洞里藏着的一位十几岁的年轻人,后来我们叫他兴满爹,生性胆大,自幼学习桂剧,也拉得一首好京胡,躲进洞时,就只带了一把京胡。此时他说道:我不相信他们是坏人,我要前去看看!不顾大人阻拦冲出洞外,他父亲怕出事也跟了出来,红军见有老百姓来,急忙迎上去,和蔼的打招呼:老表,我们是工农红军,帮贫苦老百姓打天下的!并安排吃饭。一位小宣传员看到兴满爹带着一把京胡,兴奋的邀请兴满爹表演一曲,一曲过后,红军掌声不断,齐声喝彩!兴满爹看到红军这么和气,于是回到洞里把村里人叫回村里,随后,红军战士深入各家各户劈柴担水搞卫生,还给村民表演,开展革命宣传。红军在村里住了两天。兴满爹和小红军战士形影不离,彼此敬慕,互帮互教,切磋技艺,成为好友。恰一次演出小红军京胡出了问题,兴满爹及时把自己的京胡送上,救了场解了困。 

 

  战争年代,情况变化无常。两天后清晨,这支红军部队,接到命令要抢渡湘江,军情紧急,于是红军战士急忙收拾行装出发。到了文市渡口,小红军战士发现没有把京胡归还兴满爹,于是急忙向他的连长请示去送还京胡,说:“我们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借用老百姓的东西一定要归还!”连长说:“好!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快去快回。”小红军战士高兴回答:“好的,谢谢连长。”随后一路奔跑到了兴满爹家,交还了京胡,约定革命胜利后,一定再回来相见合奏一曲!小战士谢绝了兴满爹的相送,跑步赶回文市渡口,此时天已经大亮,敌人追了上来,天上敌机狂轰滥炸,激战正酣,红军伤亡无数。

  

  牵挂小红军战士的兴满爹,在战事稍停就赶到灌江渡口打探情况,战况惨烈啊,江水都成了红色,他虽然没有发现小红军战士遗体,却看到了漂浮江边的半把京胡,太熟悉了,这是小红军战士的!兴满爹一愣,当场跌倒江边,嚎啕大哭,他不相信小红军战士会牺牲!相信他一定会再回到月岭,两人一定会同台演出的!回到村里后,村里人发现兴满爹变了,不爱说笑了,每天都要拉一些忧郁的曲子,还不时在村前步月亭他们相识的地方,拉起红军战士教的曲子。每当有部队过村庄,兴满爹都会去看看。后由于有人告密,当地民团找到兴满爹,要他交出京胡,也不许再拉那些红军教的东西。无奈兴满爹只好把京胡藏在房梁上躲过搜查,也许是为保护好这把京胡,更怕触动伤心事,从那时起,兴满爹不再用京胡演奏了,只使用二胡和唢呐等其它乐器,包括对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要求:不许拉京胡!孩子们问他为何,他总是生气的说:不许就是不许!可眼睛却泛着泪光。2011年兴满爹生病了,感觉不久于人事,将埋在心中几十年心事对孩子们说出:自己看来是等不到那位红军小兄弟了,你们要好好收藏那把京胡。两个月后,兴满爹在他小孩用二胡演奏的“十送红军”曲中安详离开人世。(灌阳县纪委监委 整理)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