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区:打好监督“组合拳” 为村集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钟希希 张敬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18日 18:33 打印

  “我们村成立了村集农业综合体经营部,既解决了村民的农资质量、储备、运输、成本等诸多方面的难题,又利用资金杠杆作用,招收困难群众就业,使‘服务+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在互惠互利的‘活水’中得以进一步完善。”宜州区德胜镇竹仓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覃敢对着前来回访的宜州区纪委监委督查组介绍说。

 

  之前,为进一步规范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宜州区纪委监委对211个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开展监督检查,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德胜镇竹仓村村集体经济项目比较单一,上级拨付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仍有部分闲置,没有真正发挥效益。

 

  随即督查组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德胜镇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并督促其针对存在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推动各类问题一体整改、一起解决。

 

  “收到问题反馈后,我们立即对全镇19个村(社区)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闲置问题进行摸底调查,同时组织村(社区)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参观示范点等方式,就如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进行培训指导。”德胜镇相关负责人反馈说。

 

  经过集体研究决定,竹仓村利用上级拨付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投资15万元成立了宜州区首个“村集农业综合体经营部”,截至2021年底,总营业额突破120万元。

 

  竹仓村群众增收、村集体经济得以发展,与当地积极推进的村级监督密切相关。

 

  2021年以来,宜州区纪委监委充分发挥村级廉情监督员的监督“前哨”作用,坚持跟进监督保障落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打好监督组合拳,切实保障村民合法权益和村集体利益,护航村集体经济繁荣发展。

 

  该区纪委监委依托“室组地”联动模式,凝聚监督合力,紧盯村集体经济发展全过程,通过不定期实地查看项目情况、查阅台账、核实项目资金拨付等方式,对全区的村集体经济项目审批、资金拨付和管理、资金使用程序以及项目廉政风险点等环节的监督检查,严查违反“三资”管理规定、以材料应付或开会走过场、套取村集体经济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及时发现和纠正村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链条,推动问题整改,化解风险隐患。

 

  为了更好地监督村集农业综合体经营部项目所涉及的具体事务、会议决策、公示等过程,及时掌握了解集体经济项目建设情况,竹仓村村级廉情监督小组在德胜镇纪委指导下,紧扣“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参与”的工作要求,牵头成立了“竹仓村集农业综合体经营部项目管控监督小组”,在对竹仓村村集体经济运作的监督中,监督小组紧盯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使用等关键环节,通过参与重要决策、现场监督工程、认真核查账目、及时公示公开等措施,督促村“两委”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将监督作用发挥到关键部位。

 

  此外,宜州区纪委监委还通过设立意见箱、畅通举报渠道等方式,进一步完善信访举报机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在走访中,廉情监督员还将村集体经济发展变化、资金收支等方面的近况向不清楚的群众解释,针对出门在外的群众,则通过村民微信群及时推送相关信息,既做到了信息公开透明,又引导群众参与共同监督,提高群众参与、监督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以强有力监督执纪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规范、高效、廉洁。(河池市宜州区纪委监委)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