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区紧盯惠民惠农补贴发放 守好群众“钱袋子”
“我总共承包了26.37亩地用于种植水稻,涉及7户农户,都签了合同,填报的数据都是真实的。”日前,桂林市七星区纪委监委督查组来到华侨旅游经济区畔唐村的种粮大户马大哥家中,翻阅了他和农户签署的合同,认真比对了合同上的签字笔迹,核对了申报面积,严防通过虚报、拼报等手段骗取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问题。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涉农惠民补贴资金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为确保惠民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到位,七星区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监督保障作用,围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推动各项惠民惠农政策落地见效。
“去年我们共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5万元,双季稻补贴5万元,稻谷生产补贴8万元,通过村民上报种粮面积,村小组上报村委,村委汇总审核上报,乡农户中心二审、抽查、公示…….”近日,七星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向该区纪委监委督查组汇报道。该区纪委监委“室组地”联动成立2个督查组,聚焦补贴“有哪些”“是多少”“在哪里”“怎么发”等检查重点,通过听取相关部门关于惠农政策落实的情况汇报,查阅补贴台账,与农户面对面沟通交流、 “随机抽查+实地勘测”等形式,对该区惠民惠农资金落实是否到位,补贴资金分配方案、资金公开等是否落实到位,惠民惠农资金是否存在被挪用、截留等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核查检查,严惩惠民惠农领域“微腐败”。截至目前,开展监督监察3次,走访相关单位5家,与群众面对面交流20余人次,发现问题9个。
“数据采集和审核更新不及时,公示公开不够到位,部门之间协作机制不健全……”日前,该区纪委监委督查组一针见血地向相关单位负责人反馈发现的问题道。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该区纪委监委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通过下发监督建议书、约谈压责等方式,督促职能部门对照问题深入研究、逐一整改,健全机制制度、规范权力运行。截至目前,发出监督建议书2份,提醒谈话5人次。收到监督建议书后,该区农业农村局立即联合区财政局、民政局等部门研究制定《七星区惠民惠农财政补贴发放管理操作规程》,建立完善惠民惠农补贴资金台账和补贴受益对象档案,强化实施单位与乡(街道)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核对工作,按照“应统尽统,一人一卡”的原则,惠民惠农资金发放卡与社保卡深度结合,规范各类财政补贴资金审批和发放流程。并建立“线上+线下”双公示机制,实行补助发放前户主签字确认及村(居)小组、村委会(社区)、乡(街道)政府公示等制度,把每一笔补贴晒到阳光下,堵塞监管漏洞,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群众身上。
此外,该区纪委监委还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利用区财政局惠民资金发放信息平台,将所有的惠民惠农财政补贴发放情况在平台录入公示,同时依托死亡人口信息、残疾人口信息、村干部家庭信息等,通过数据比对分析,强化对惠民惠农补贴资金的日常监管,确保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规范、足额发放。今年以来,该区共发放惠民惠农补贴资金项目13项,发放金额575.8万元,发放10995人次。
“惠民惠农政策落实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聚焦民生保障,下沉监督力量,对顶风违纪,不收敛、不收手等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典型问题,提级办理、直查直办,形成持续震慑,让群众感到身边的事情有人管、权益有人护。”(桂林市七星区纪委监委)
编辑:凌嘉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