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监督支持并重  助农解决“愁心事”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曾楚钧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11日 11:20 打印

  “小曾书记,多亏了你,村里的土地流转不仅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每年还有固定收入呢!”日前,我下乡走访,刚走到新圩镇六旺村村民李为记家门口,他的爱人就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我。

 

  去年11月11日,我和镇纪委干部小刘一起到六旺村进行廉情走访。在李为记家,他告诉我们一桩愁心事:“儿子和儿媳都外出务工了,我和老伴也老了,地里的庄稼活可怎么办?”

 

  经深入调研了解,六旺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共1285户5010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外出务工和种植业。

 

  就这个问题,我们立即找到村两委一起商量解决办法。

 

  “这也是村两委正在发愁的事呀。一方面,由于我们村在城郊,土地租金的市场价格相对略高,部分群众对土地流转也意见不一;另一方面,类似李为记家的客观情况也是我村当前撂荒地问题治理工作的难点……”六旺村支书甘啟明道出了原委。

 

  “离城区近,运输成本不就低了吗?”

 

  “由村民合作社租下全村土地再流转出去,土地还是掌握在村里,能否解决群众顾虑?”

 

  ……

 

  我仔细一想,六旺村周边的宋村等都是连片的耕地,如能流转起来,规模一定不小。回到镇里后,我及时向镇党委提出建议:一是组织相关的村及时摸清本村村民愿意流转的土地亩数;二是积极对接市有关职能部门,争取把土地流转纳入市级产业发展政策盘子。

 

  听到我的建议后,镇党委高度重视,当即派出工作组深入村组扎实开展摸清实情、动员群众等工作,并积极联系市直有关部门,很快形成了配合实施北流市粮食安全(万亩稻田综合利用开发)项目,通过政府平台公司+企业+高校+农民的模式,由各村村民合作社负责土地流转,统一承租给广西铜州农振有限公司,利用粉垄技术种植双稻,发展稻渔综合生态养殖等产业的可行路径。

 

  今年春节刚过,镇村纪检干部既督又战,既主动督促提醒工作推进缓慢的干部,及时澄清因群众不了解土地流转政策而引起的信访问题,又全力支持协议签订等工作,一周内完成了流转土地2673亩的工作。 

 

  “这个项目不仅解决了我村撂荒地治理工作的难题,而且农民每户每年有1000元/亩的租金收入,村级集体经济也有100元/亩的收益,实现村民集体‘双增收’。”2月28日,北流市粉垄万亩稻田示范项目现场会在六旺村成功召开,六旺村支书甘啟明脸上不禁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春耕开始后,镇纪委继续把监督聚焦在“三农”上,围绕惠农政策落实、涉农物资保障供应、干部履职等持续开展专项监督,守好“米袋子”,确保粮食安全。( 北流市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