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持续“正风肃纪”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欧浩坚 陈光科 吴浈慧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07日 17:13 打印

  “都4年了,征地补偿费怎么还没有发放到位?是否存在作风问题?”日前,河池市整风办组织督查组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开展重大项目建设专项监督检查时,对工作人员提出了疑问。

 

  今年以来,该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挺纪在前,以“零容忍”高压态势严肃查处违反作风建设问题, 通过精准监督、从严执纪、持续发力,不断推动全市作风建设持续向好。

 

河池市各级各部门纷纷设置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举报网址、来信来访地址等信息。图为宜州区洛东镇纪委在设置举报箱。(陈光科/摄)

 

  “在上班时间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其他非工作时间我们也要求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天峨县公安局警务督察大队民警吴兆儆这样说。为加强对民警下班后的管理和监督,该县公安局纪委督促该局制定了《民警八小时以外管理规定》,将作风整治延伸到每个民警工作圈以外的生活圈、社交圈、朋友圈,实现24小时监督全覆盖。

 

  “东门镇党委、人民政府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不到位,压力传导不够,守土失责,管理工作存在漏洞;东门镇古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李富苹及村委副主任邓三刚,政治站位不高,执行党委政府疫情防控管理措施不坚决、不彻底……”日前,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对东门镇党委政府及古耀村疫情防控工作履职不力问题进行问责,要求各级党组织和相关职能部门引以为戒,举一反三,不断推进疫情防控工作有序进行。

 

  作风整治活动中,该市组织11个专项监督检查组,针对自治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反馈问题,深入全市各县(区)开展“一对一、点对点”整改督查,推动631个问题逐一督促整改。同时,组织6个暗访组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暗访检查,发现问题90个,提出意见建议72条,约谈提醒63人。此外,督促、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交通秩序和市容市貌大整治行动,纠正占道经营2240处,纠正车辆乱停乱放2154起,清理各类户外广告1761处,拆除违建面积1.4万平方米。

 

  为带动全市上下共同参与作风整治,该市积极营造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各级各部门召开动员部署会议2513场次,1348个单位开展主题学习1830次,发放调查问卷9080份,征求意见建议1.53万余条,开展大讨论1586场次,开展群众评议2469次,活动覆盖各级干部职工13.97万人,设立活动专栏1160个,张贴悬挂公开宣传标语5490条。

 

  “你好,请问是市作风整治办公室吗?我要举报......”整风办工作人员认真接听举报电话,详细记录举报内容。

 

  为畅通广大群众反映全市党员干部作风问题线索的渠道,该市明确严查党员干部在岗不作为、履职不担当等八种情形,在市级主要新闻媒体等线上平台公布举报电话、举报网址、来信来访地址等信息。同时,在全市范围内设置1126个举报箱,强化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目前,共收到信访举报件68件,立案54件,14名党员干部受处分。

 

  “丢脸啦,你看看,这些人被通报曝光了!”“是呀,要多曝光几次才奏效。”……近日,天峨、环江、宜州等县(区)通报了一批党员干部酒驾、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案例,群众拍手称快。有网友表示:“违规犯不停,通报就要勤。人生守底线,守法才会赢。”

 

  “我们对违规违纪典型问题一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始终坚持监督执纪进行到哪里,宣传报道就跟进到哪里。” 市干部队伍作风大查摆大整治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徐丹华表示,通报曝光,不仅能释放警示震慑信号,也能“倒逼”被通报人员所在部门进一步抓紧抓实作风建设,更好地履职尽责。

 

  今年以来,该市用好“通报曝光”这一抓手,先后印发通报5期,点名通报了金城江区疫情防控指挥部“1∙22”信息迟报、巴马瑶族自治县城市管理执法局工作人员“两违”监管工作失职、都安瑶族自治县部分驻村干部“走读”、个别领导干部外出未报备等问题,让案件查办和通报曝光“两条腿走路”,持续释放出案件查办必严的强烈信号。(河池市纪委监委)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