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多维度用好红色资源推进清廉建设
“1948年秋,粤桂边区红河纵队支队长樊茂春到加马根据地宣传党的主张。他向佃农借了一双草鞋,和大家一起干农活。半年后樊茂春离开根据地时,不仅登门还草鞋,还付相应的银洋作酬谢。一双草鞋见证了一位老共产党员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清廉作风……”
3月25日,在忻城县都宜忻游击队纪念馆,年近九旬的老战士金明旺向来宾市纪检监察机关年轻干部讲述革命年代老党员的清廉故事,引导年轻干部系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
一个个故事、一处处展陈、一帧帧画面,使峥嵘岁月里扎根桂中大地的清廉文化在新时代继续焕发鲜活生机。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厚植廉洁奉公文化基础,用革命文化淬炼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来宾市把结合红色资源塑造清廉文化作为推进清廉建设的基础性任务,深入发掘运用本土红色资源中的清廉元素,创新方式、创新平台、创新表达,通过讲好党史中的清廉故事、打造“红色+清廉”教育基地、拍摄红色微电影等举措,让红色清廉文化以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达到成风化雨、入脑入心的效果。
“那样艰苦的条件,地下联络站的同志不仅冒着生命危险干工作,还过着清贫的生活。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作清廉的表率?”合山市纪委监委机关党总支部书记李荣华到中共河里地下联络站红色教育基地学习时说。日前,合山市纪委监委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赴中共河里地下联络站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史学习再出发,清廉建设担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大家观看图文展陈了解联络员节衣缩食也不私花一分交通费的廉洁事迹,纷纷表示要守住初心、清正廉洁,立足本职带头做好清廉建设工作。
“国民党团局管理‘众秤’,百姓每次使用要缴24个铜板。农协会夺回‘众秤’后只收4个铜板作为革命经费。直至被捕就义,农协会员都未将经费挪作他用!”位于武宣县的中共桂中第一支部红色教育基地矗立一组群雕,其中一个伟岸的身影手举“秤杆”,象征我党领导桂中农民革命运动取得胜利的同时也向世人呈现革命者恪守原则、冰清玉洁的作风。武宣县纪检监察机关联合宣传、文化等部门增加红色教育基地清廉元素的布局比重,让党史中的廉洁事迹激励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使红色教育基地成为干部群众开展清廉教育的重要阵地。
“侯守才、黎升平等共产党员带领瑶族同胞与敌人作斗争的故事是一面镜子,督促我们反思自己是否做到饮水思源、保持勤俭。”金秀瑶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干部陶春观看《烽火龙华,革命精神永流传》红色清廉专题片后,在学习笔记中写下自己的观后感。
来宾市既注重讲述清廉故事和打造基地载体,也注重以新技术新媒介传播红色资源中的清廉文化。金秀瑶族自治县录制《烽火龙华,革命精神永流传》专题片,将本土革命故事和清廉元素相融合,生动刻画侯守才、黎升平等一批革命先辈的廉洁形象。忻城县以都宜忻根据地的革命活动为主线,拍摄微电影《破晓》《风云都宜忻》《女游击队员贺智华的故事》并在手机客户端平台广泛推送,着重突出莫江白、贺智华、邱铮等烈士忠诚廉洁、无私无畏的革命情怀,彰显70多年前先烈们的清廉风范和价值传承。武宣县策划拍摄微电影《红石滩之战》,展现革命先辈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光辉形象。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来宾市6个县(市、区)累计建设红色文化、清廉文化一体融合的教育基地30多个,开展讲述党史清廉故事活动900多场次,融入清廉元素拍摄红色微电影20多部,进行红色廉政剧文艺汇演1000多场次。通过依托红色资源进行情景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清廉宣传教育,有效扩大了清廉文化的覆盖面和辐射面,切实筑牢各级干部不想腐的思想堤坝,助推清廉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来宾市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