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一线监督让“撂荒地”变“黄金田”
“不管什么情况,什么原因,有荒必治,不能让土地撂荒。”3月28日,融水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在永乐镇荣山村西村屯开展监督检查时,看到连片的撂荒地严肃地说。原来这里曾经也是一片农田,因无人耕种,变成了杂草丛生、芦苇生长、野树茂盛的撂荒地。
纪检监察干部深入村屯了解到,由于农村外出务工青壮年越来越多,在家务农的多为老弱妇孺,劳动力严重不足,群众技术不够、信心不足,农耕“老龄化”现象日益明显,加上机械化种植条件覆盖面有限,导致土地成片撂荒。
该县纪委监委即时向当地政府反馈,要求因地制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地,保护粮食安全。
“做好粮食安全生产工作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要加大力度整治撂荒地,坚决守住耕地红线,确保粮食丰收。”该县永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田长梁建威坚定地说。该镇通过加强土地流转、开展连片整治等方式,推进撂荒弃耕土地整治,确保“撂荒地”变“黄金田”。
同时,该县组织县纪委监委、农业农村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单位党员干部走田间、进农户,“零”距离与群众话粮食、讲政策,不但向群众宣传粮食安全知识,还不断压紧压实相关职能部门的主体责任。
“我2亩多田,已荒了12年。我不想荒,但孩子们都出去打工了,我也老了,无力耕种。现在有人来承包,我一百个愿意。”亲身经历了吃不上大米饭,只能吃野菜、杂粮、干红薯藤的该县永乐镇荣山村西村屯廖永贤老人对农田有着深厚的感情,看到撂荒地有人来承包,有人来耕种,他发自内心的高兴。
像廖永贤家庭一样,一些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在家的留守老人,由于身体等原因,致使部分农田撂荒。该镇立即进行摸底、统计,动员村民把撂荒地流转给种田大户或合作社,盘活闲置土地,增加了收入。
“我们按照‘谁种补谁、多种多补、不种不补’的原则,以此调动农户种地积极性。”梁建威如是说。去年以来,该县永乐镇通过“一卡通”打款形式,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涉农资金补助金发放给种植户,让党的惠民惠农政策落地落实。
“要以严的态度,实的作风,加大对撂荒地的整治,同时加强对中晚稻良种补贴、粮食直补等资金的监督检查,坚决杜绝截留、挤占、挪用情况的发生,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切实管住、管好耕地,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护航粮食安全“生命线”。
今年以来,该县永乐镇4个合作社组成了森军农业有限公司,承包农田1600多亩,不但购置了耕田机、插秧机、收割机,还购买焙干机、无人机等农业机械。农忙时节,他们组成农机服务队,进行耕地、播种、插秧、施肥、培土等,还为周边乡镇农民劳作,按下了春日里机械化数字乡村的“快捷键”。目前,该县永乐镇计划种植早稻2.5万余亩,整治撂荒田400多亩。(融水县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