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丨“无效”的一线监督
“小韦,等下我们一起去中医院的工地看一下现场情况。”
“哦……”
前夜刚下了雨,工地泥泞,打桩机已经停了下来,远远看到一群戴着安全帽的工作人员围在打桩机旁。
我们穿着笨重的水靴,每走一步都陷进泥巴里,十分吃力。走近之后了解到,原来是项目的监理公司人员正在逐个验收基桩。
“我们白天打基桩,由监理公司进行现场验收,验收通过了晚上才能进行浇筑。”施工方负责人介绍道。
“好的。”我认真地做着笔记。
小韦背着手,站在一旁,东看看西望望。这时他看到了两个熟悉面孔走了过来。
原来是卫健局的两位工作人员,从他们口中得知,卫健局有排班,今天轮到他们在现场监督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我们查看了他们值班的监督记录表,上面详细记录着当天打基桩及验收等情况。
“晚上还会安排人员在这里值班吗?”
“会的,晚上值班的同事会紧盯浇筑的情况,需要注意的监督事项更加多。”
“好的。”做好记录之后,我们来到监理办公室,查看了监理公司的基桩验收记录表。
出了工地,已是正午。
“阿姐,工地有什么好看的,到处都是黄泥巴,我们都是门外汉,看也看不懂,来这里浪费时间……”小韦一边用纸擦着裤腿上的泥巴一边抱怨道。
“监督到一线,才能了解工程实际的情况,不懂的可以多问多学,来到这里可以传导压力,对项目的推进起到一定的作用。”我回答道。
“哦……”小韦瘪了瘪嘴,不再说话。
下午五点时,我来到小韦的办公室。
“小韦,晚上八点跟我再去工地一趟,我们去看看浇筑的情况。”
小韦一脸的不情愿,眼神躲闪,最后才回了一句:“哦……”
晚上八点,我们来到了中医医院的施工现场。工地的大门敞开着,灯火通明,一辆辆混凝土车进进出出。
卫健局的两位值班工作人员给我们介绍了晚上在工地监督的情况。他们主要监督混凝土车的数量,以及监督监理公司是否按照要求对混凝土进行抽查、采样。
“还有一点最重要,就是对监理公司验收基桩进行全程监督。”他们补充道。
在现场,我们确实看到了监理公司的工作人员抽查混凝土车,过磅、抽样、装盒、贴好标签。
装着混凝土的小盒子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监理公司的工作人员随即解释道,这些小盒子都要送到专门的检测机构保存28天,检测混凝土的硬度等方面是否已经达标。每天都要随机抽查一辆混凝土车过磅、取样、送检,坚持事前监理,主动监理。
出了工地,已是晚上十点多。
小韦在一旁打着电话,他表情痛苦,时不时把手机拿得远远的。我站在一旁等他打完电话,准备上车返回。
小韦挂了电话,气鼓鼓地向我走来。
“白天看完晚上又来看,看出什么问题没有?一堆黄泥巴有什么好监督的,我们这个就是‘无效’的监督,平时对医疗卫生的业务进行监督也就算了,工程项目这个完全就是另一个领域,两个外行人,浪费时间和精力……”
看着小韦积攒了一天的怨气终于发泄出来,我递了一瓶水给他,拍了拍他的肩膀。
过了一会儿,我才缓缓开口。
“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地基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步。地基打在地下,一旦做好,看不见摸不着,等楼建了起来,才发现地基出了问题,为时已晚。我们作为监督部门,更应该扛起责任,不懂的就要学。今天我们来到工地,并不是一无所获,至少,我们知道了基桩浇筑的过程和验收的标准。小韦,我们要认真学习,把监督这个项目当成一次学习的机会,把工地当成学习的课堂,认真学习,才能真正做好监督工作,也为将来我们监督其它项目工程打下基础。所以,现在不仅是工地在打地基,我们也在打监督的‘地基’,努力从‘外行人’变成‘懂行人’,牢牢抓好‘打地基’这第一步,我们的监督才能强起来,工程的质量才能硬起来。”
小韦低着头,情绪慢慢地平复。
“蓝姐,我明白了,谢谢。”
晚上,我坐在书桌前,打开台灯,翻出中医院的监督笔记,在里面写下:“2022年3月25日,到工地现场进行监督检查,66根基桩已完工44根,工地未发现异常。”(大化县纪委监委)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