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传承|无声的传承 亘古的期盼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刘淑琴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30日 10:44 打印

  坐落在柳州市的刘家大院,建于清代光绪十八年,先后被确定为柳州市和自治区级的文物保护单位。这座青砖碧瓦的老宅子里挂着许多楹联和牌匾,我在这里出生、成长,但对大院却知之甚少。

 

  父亲退休在家,看书看报的习惯依然保持着,他参加刘氏宗亲会,收集刘氏族谱和老一辈留下的诗文,时不时也跟我们讲述大院的故事。

 

骏马骑行各出疆,任从随地立纲常。

年深外境皆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早晚勿忘亲命语,晨昏须顾祖炉香。

苍天佑我卯金氏,二七男儿共炽昌。

 

  时常听到父亲常饱含深情地念这首诗,后来我知道这是南宋广传公刘广传作的七律,它被奉为刘氏的族诗;在父亲眼里,这是一个家族的精神传承,是对子孙后辈修身慎行、怀德自重的殷殷期盼。

 

  “孩子,这是刘氏的族诗,老祖宗要求他的后人成为一匹匹骏马,这个‘立纲常’就是说无论我们走到哪都要行得端、坐得正……”这是父亲与他那3岁小孙子对话的情景,虎头虎脑的孩子眨巴着大眼睛认真地看着、似懂非懂地听着。

 

  父亲说,民间有种说法“三子有一报”,这个报指的是“报应”,说的是不良行为伤害了社会和他人,最终不仅自食恶果还会累及家庭。而广传公的14个儿子,每一个都是读书人、都有出息、有成就,他的儿子们成了民间惯例中的例外,归根结底在于他的家风、家教。

 

  广传公作七律、树家风的故事在刘氏宗亲中传颂,这首七律中蕴含的家风家教、开拓进取、砥砺奋进的精神鞭策了一代又一代的刘氏青年。

 

  父亲在解释诗中的“亲命语”时提到了我的爷爷奶奶,他说:“我们那一辈日子苦,生活不富裕,你爷爷奶奶对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能偷、不能抢,日子再苦我们喝水都是甜的。”说着说着他好像想到了什么,把我叫过去,指着他的读书笔记说:“你过来,我在报纸上看到这句话很适合你,你听一下,有能力时,就做点大事,没能力时,就做点小事;有权力,就做点好事,没权力,就做点实事。有余钱,就做点善事,没余钱,就做好家事……”我望着头发花白的父亲,用力地点点头,说道:“你放心,我铭记于心。”

 

  这些年,父母和乡亲们一直配合相关部门张罗刘家大院的修缮和维护工作。前几天他们和柳州市文化大院的几位老师对大院的楹联和牌匾进行整理,父亲用微信发来一张图片,图片上是几幅对联和牌匾的内容,他圈出了其中两句“躬耕饱读,柳邑振家声。明德惟馨,更喜弦歌不辍。”之后,他发来微信语音,叮嘱我好好揣摩这两句下联的意思。

 

  我看着手机屏幕里的对联,听完父亲的语音,不禁心生惭愧。父亲老生常谈却常谈常新。一直以来,我对刘家大院的记忆仅停留在它充满历史感和年代感的建筑上,从未意识到它深邃的家风家教和历久弥新的拼搏精神、创业故事。不得不感慨老祖宗的智慧,他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受疫情影响,今年清明不能回到大院祭拜,我想我会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亲命语”“祖炉香”,把广传公作七律树家风以及我所知道的刘家大院的故事讲给我的孩子听,跟他一起感悟亲情、感念先人、感怀历史,一起感受廉洁治家的魅力和奋斗拼搏的意义。(南宁市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