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县靶向监督 助力撂荒地变成 “致富田”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庞玉妹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29日 18:02 打印

  “这块600多亩的田地撂荒了5年多,着实让人心疼,现在借着撂荒地整治的春风又‘活’起来了,真好!我在我们村开荒复垦的种粮基地做月工,每天护理水田,一个月工资有500块,平时插秧、施肥和洒农药另有80块钱一天,极大减轻了家庭负担……”陆川县平乐镇六凤村的脱贫户罗少森一边育秧一边笑着对回访的纪检监察干部说。

 

  然而,几个月前,这片平整的土地还是一块撂荒地,如今在这片土地上,农民正在如火如荼耕作着,一派繁忙的景象。

 

  昔日“撂荒地”,今朝“致富田”,变化源于纪检监察工作的一次日常监督。今年年初,该县平乐镇纪委书记陈飞宇在走访了解春耕情况时发现该镇六凤村有一大片耕地杂草丛生、无人管理,农村土地撂荒现象日益严重,造成了耕地资源浪费。

 

  “耕地资源浪费,粮食生产就会受到影响,这是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必须尽快解决好,让撂荒地‘活’起来。”在收集相关问题后,该镇纪委征询了村民的意见建议,并将有关情况反馈给县、镇政府相关部门,督促制定整改方案开展整治,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

 

  为确保耕地撂荒整治行动落到实处,该县纪委监委紧盯属地管理主体责任、职能部门监管责任,聚焦土地流转、修机耕路、完善水利设施等关键环节进行靶向监督,集中排查人、财、物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牢牢护好耕地保护“红线”,切实看好群众的“粮袋子”。

 

  在开展耕地撂荒整治行动过程中,该县纪委监委督促出台了《陆川县加强耕地撂荒治理工作方案》,明确复耕复种目标任务,压实镇政府耕地撂荒治理主体责任,构建耕地撂荒“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的常态化监管机制。同时,创新举措,通过拓宽服务渠道,积极发掘、引导有潜力、有实力、有带动能力的新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撂荒田复耕复种,为企业提供政策服务保障,建立完善“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吸纳更多的农户参与企业发展,让群众获得更多企业发展带来的“红利”,让“撂荒地”变成农民的“致富田”。

 

  “这片地灌溉只能靠雨水,田间地头没有修通机耕路,土路狭窄而且崎岖不平,拖拉机、微耕机等农机工具很难开到田间……”此外,针对土地连片面积大、原有基础设施较好的撂荒耕地,该县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详细列出责任清单,积极与县农业农村局、镇农业农村办等部门沟通,压紧压实职能部门工作责任,全力解决撂荒田复垦的问题。目前,全县已整治撂荒田3000多亩。

 

  接下来,该县纪委监委将持续跟进监督,严查失职渎职、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问题,以有力监督倒逼责任落实,为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提供坚强纪律保障。(陆川县纪委监委)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