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贪腐“散点多发”的深刻警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但少数年轻干部“刚踏上仕途,就走入歧途”,出现贪腐的“35岁现象”,令人扼腕叹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必须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
腐败,从来就没有年龄和学历之分。正所谓“有权就会鬼跟来”,权力后面跟着名利、跟着拥戴,但也跟着贿赂、跟着美色。定力不强、意志不坚,经不起诱惑,不论在哪个年龄段,都会有贪腐涌现。特别是年轻干部,精力充沛,敢想敢干,走上工作岗位后,面临的诱惑更多,而诱惑很容易把人性中潜在最丑陋的欲望激发出来。欲望一旦击溃谨慎和理智筑起的堤防,心灵便会失去光芒,就会导致原则让位于金钱,信念让位于实惠,公利让位于私欲,奋斗让位于享受,奉献让位于索取,随波逐流,任意放纵,最终就像决堤的洪水一泻千里,把自己全部淹没,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
与其他年龄段贪腐有所不同的是,年轻干部贪腐呈现出一些共性特点:现实世界贪污腐化,虚拟世界追求“刺激”。有的年轻干部在现实世界贪污腐化,竟是为满足其对网络游戏、网络赌博、网络直播等虚拟世界的扭曲追逐。西部某市一商圈管理办公室“90后”财务人员张某,沉迷于观看网络直播,为打赏心仪的网络主播,侵吞公款180多万元。东部某市“90后”乡镇股级干部王某,第一次因网络赌博挪用公款时,晚上辗转反侧,感觉“被魔鬼附体”。但第一次挪用公款没被发现,侥幸心理便快速滋长。短短两年间,王某就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80多次1200余万多元。在人生的路途上,在事业的征程中,他们刚刚起跑、或正在起跑,却因贪腐而跌倒、而毁掉,令人痛心、发人深省。
诱惑是客观使然,欲望是人性使然,两者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或消灭。年轻干部贪腐“散点多发”,虽不容易造成“塌方式腐败”,但其危害仍然不容小视。如果说“59岁现象”因贪腐输在“着陆线”上,那么,“35岁现象”则是跌倒在“起跑线”上;如果说“59岁现象”反映的是再不捞就没机会捞的最后疯狂,那么,“35岁现象”反映的则是得机会就捞的肆无忌惮。表面上看,这都是诱惑和欲望“惹”的祸,其实质则是理想信念先天不足、后天退化,加上“腐败侵蚀”和监督层层弱化造成的。这恰恰反映了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年纪轻和高学历不是拒腐防变的灵药。在“持续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的时代语境下,对年轻干部要“扶上马,送全程”,把严管厚爱贯穿于教育管理监督全过程各方面,帮助他们系好清廉的“第一颗扣子”,使他们的“起跑线”始终有清风廉韵常伴。年轻干部更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把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作为必修课、必答题,让内省自律与主动接受监督无缝衔接,明白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从小事小节上守住拒腐防变防线,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平安起飞、平稳飞行,飞向梦想成真的未来。(防城港市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