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县严守耕地红线 保障粮田回归
“这块地是属于耕地红线粮食生产功能区,不能种植多年生经济作物、苗木和挖塘养殖!如果你不听劝告,还在这片耕地上种植林果,我们将严肃处理。”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纪委在监督中发现,该镇古耀村中间屯的承包户林义强承包了300亩土地用来种植柑橘,违反耕地保护相关规定,该镇纪委第一时间与林义强交涉。
经过镇纪委详细解释耕地保护政策法规,阐明开展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整治工作的重要性,林义强表示愿意配合“退果还粮”工作,现在他正在清挖果树,改种豆角,准备发展螺蛳粉原材料产业。
图为罗城县纪检监察干部走访查看退果还粮“非粮化”整治工作推进情况。
罗城县耕地面积56.91万亩,发展有水稻、玉米、红薯等传统农业。近几年,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减少,不少群众开始在耕地上种植多年生容易管护的苗木,这些苗木在起苗时容易带走和破坏土壤耕作层,长此以往土层只会越种越薄,不利于今后农业生产。
为守好“良田”耕地红线,使粮食功能区农田回归种粮本色,保障粮食安全。罗城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基层监督探头优势,统筹协调乡镇纪委、县农业农村局、糖业发展中心等部门组成督导组,进村入户开展专项督导,通过政策解读、询问交谈、实地走访、现场评估等方式,向农户们宣传柑橘果地改种甘蔗、豆角等粮食作物的政策扶持和补贴,并对监督中发现的耕地抛荒撂荒、乱占耕地建房、永久基本农田出现种树、种果等非粮化倾向问题,督促相关部门落实整改。目前,该县已落实果改蔗、果改豆角、退果还粮“非粮化”整治优化4500余亩。
针对“占用耕地”“未办理手续”等违规建房问题,罗城县纪委监委督促责任部门开展实地核查,摸清房屋建设使用、占地、审批等方面情况,2021年以来,该县完成1037个土地卫片图斑调查取证,立案查处违法用地、违法违规建设行为127宗,涉及耕地面积469.98亩,其中基本农田面积41.35亩,已拆除违法占地19宗,已拆除建(构)筑物面积14.55亩,已没收地上建(构)筑物8714.25亩,有效遏制了乱占滥用耕地的违法行为。
对于一些群众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违建“大棚房”的问题,该县纪委监委督促相关部门对辖区内大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各类农业设施开展排查,并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回头看”,确保相关问题能够及时整改到位。2021年以来,已对23个农业园区和10个农业设施开展排查。
罗城县纪委监委将持续聚焦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程监督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工作,严肃追究监管不力、失职渎职、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遏制新增乱占耕地问题,使粮食功能区农田回归种粮本色,让“良田”回归“粮田”,为守住耕地红线、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保驾护航。(罗城县纪委监委)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