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党史故事|姚大年:用生命熔铸忠诚的革命之魂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杜建艳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24日 09:43 打印

  姚大年(1923-1947),原名姚逸昌,又名姚其昌,是富川古城起义的8大烈士之一,用生命熔铸忠诚革命之魂,在富川的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23年9月8日,姚大年出生于浙江的一户农民家庭。从小读书勤奋用功,小学毕业后顺利考入湖州市东吴中学读书。

 

  好景不长,1937年,日军发动大规模侵华扫荡,浙江一带遭到迫害,姚大年也不得不失学流离各地。

 

  1943年5月,满腔热血、一心报国的姚大年,离开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奔赴延安,至江西赣州因经济困竭,未能如愿。

 

  1944年3月,几经波折的姚大年来到广西桂林,先后在桂林东山小学教书、桂林国民党航空委员会第四飞机制造厂当学徒工,还参加了马列主义学习小组,进行地下革命活动。

 

   21岁的姚大年,就在这一年开启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1945年2月,姚大年参加地下党领导的桂东北人民抗日纵队临阳联队;3月由杨汉成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根据省工委关于保存实力的指示,先后撤离到贺县钟山英家、昭平县黄姚中学、富川从事地下革命活动。

 

  1947年4月,中共广西省工委书记钱兴在横县主持召开了全省党的主要干部参加的横县会议。会议确定富川古城具备发动武装斗争的条件。

 

  5月,按照省工委的部署,决定以富川古城配合英家起义,共同行动,建立游击区。

 

  6月,姚大年任富川起义部队副队长,参加了富川古城起义的领导工作。经过20多天的紧张准备,起义队伍发展到了50多人,筹集到30余支枪支。

 

  6月25日晚上9时,震撼桂东的富川古城起义爆发,姚大年负责率领部队,分为3个组攻打古城乡公所,打响了富川革命的第一枪。

 

  随后,国民党军队“围剿”,姚大年在前往贺县公会汇报情况途中不幸被捕,关押在钟山监狱。在狱中,姚大年受尽了敌人的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国民党反动派并未获取任何信息。

 

  7月30日,姚大年被秘密杀害于钟山县望高白虎头,时年24岁。

 

  1949年解放后,富川县政府将姚大年的遗骨迁于县城烈士墓,并建古城起义纪念亭,供后人景仰凭吊。

 

  “富水忠魂舞,西岭巍巍鬼神怯;相传中国梦,不负儿女重流血。”这是后人为纪念古城起义的8大烈士而作。姚大年,虽身处水深火热,却思想进步;虽生命短暂,却革命精神永驻。其为国捐躯的精神和英雄业绩,将永远铭记在世代富川人民的心中。(富川瑶族自治县纪委监委综合整理)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