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厚植“清廉文化”为清廉广西建设注入“廉动力”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韦晓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18日 18:24 打印

  “清廉是福,贪欲是祸”“为人师表当清正,廉洁从教筑师魂”“廉洁从医一身正气,医德高尚悬壶济世”……连日来,在河池市各大机关、企业、学校的LED显示屏上,循环播放着这样的廉洁标语,所有出入人员一眼可见。

 

  清廉文化具有教导、凝聚和约束作用,加强清廉文化建设,有利于积极培育厚德养廉的社会环境。河池市纪委监委立足当地深厚的文化积淀,深化市、县、乡三级联动,充分挖掘、培育清廉文化资源,推动清廉文化与地域文化紧密结合,为清廉广西建设注入河池“廉动力”。

 

深挖地域资源,以清廉文化涤荡人心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是“一代廉吏”于成龙的初仕之地。近年来,该县深入挖掘于成龙的人文历史资源,加快廉政文化景观建设和廉政教育基地建设步伐,着力打造于成龙廉政文化品牌。

 

  东兰县利用韦拔群故居、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红七军前敌委员会旧址魁星楼等被列为广西廉政教育基地的优势,每年累计组织3万余名党员干部在重大节日期间到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缅怀先烈、廉洁从政等廉政教育活动。

 

  宜州区充分发挥刘三姐山歌文化特色优势,利用刘三姐山歌、彩调、三句半等形式宣传廉政文化,寓教于乐、春风化雨。

 

  ……

 

  悠久绵长的历史文化和红色革命资源,构筑起清廉文化建设坚实的河池底蕴。近年来,河池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挖辖区优势资源,坚持抓特色、创品牌,努力构建各具特色的廉洁文化品牌,共创上下联动、互融共进的良好局面,让廉洁因子涤荡人心。

 

强化警示教育,让清廉文化震撼人心

 

  党风政风决定社风民风,党政机关的性质、职能作用具有特殊性,对其他领域的清廉建设具有重要示范导向作用。该市纪委监委牢牢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案明纪常警醒、警示教育促廉洁,特别是通过精准化、常态化教育,引发干部的同频共鸣,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文化。

 

  “没想到再‘见面’竟是以观看警示教育片的方式在屏幕上见到多年未见的老同事。我会以案为鉴,时刻提醒自己不碰底线、不越红线。”该市一名处级领导在全市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上观看完市纪委监委组织摄播的《以案为鉴警钟长鸣》后感慨地说。

 

  用“身边事”警示教育“身边人”,是该市纪委监委开展廉政警示教育的一个常态。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开设《半月一案》专栏、拍摄警示教育片、刊发典型案例剖析,向案发单位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该市纪委监委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警示教育,有效提高了警示教育的导向性、实效性,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规范一方”的效果,从而使清廉文化震撼人心。

 

创新传播形式,促清廉文化深入人心

 

  “清廉文化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传递清风正气。”市纪委监委相关领导介绍,该市积极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创新形式和手段,通过廉政软文、镜头、手绘长图、短视频等生动活泼的多样化形式,不断增强清廉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去年以来,该市纪委监委创作的《浅握“清廉” 方能安夏》《长图丨用实干奋斗向祖国深情告白》《党史学习教育 这些红线不能碰》等57幅手绘长图在广西纪检监察网刊发,漫画说纪 | 违规用车新花样、案说101个罪名⑪为亲友非法牟利罪、《你千万不要学我,学我将是个不归路》等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发(播),系列漫画、长图及廉政微视频让党员干部以及群众在欣赏之余有所感悟,化风成俗、润物无声。同时,该市纪委监委还依托清廉微作品展播活动,推动清廉作品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医院、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使清廉文化元素有效地渗透到清廉广西建设的各个重要单元。

 

  “我们将从实处着手、在细处用功,进一步扩大清廉文化的辐射面和影响力,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和执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凝心聚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为推进清廉广西建设注入‘源头活水’。”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徐丹华表示。(河池市纪委监委)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