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组团”违纪者蒙混过关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林伟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17日 11:18
打印
“组团”违纪突出表现在违规吃喝、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等方面,往往都是以“开会研究”为幌子,以“集体决策”、层层审批作掩护,穿上“全员参与”的外衣,以“法不责众”来蒙混过关,导致一些违规违纪行为具有一定的群体性。而其中的许多参与者心中大都存在着“从众”心理和“法不责众”的心态。事实上,法不责众并不等于对违规违纪行为就可以“网开一面”,不能用“大家都一样”来说事,更不能把“法不责众”当成挡箭牌。
“组团”违纪不仅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更具有顽固性和复杂性。如果不及时整治,就会让更多的人误以为是默许的,跟着效仿,影响正风肃纪反腐成效。
纪律和规矩面前没有特殊、没有例外。无论是集体决策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还是“组团”违规公款吃喝、旅游,都属于共同违纪行为,都是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相背离的。对“组团”违纪,必须坚持和完善近年来的有效做法,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监督执纪的重点,把重要节点和假期作为整治“组团”违纪的前沿阵地,持续发力加压,通过深化纪律教育、拓宽监督渠道、开展明察暗访、强化通报曝光等方式,对“组团”违纪扭住不放、露头就打,让“越往后越严”的强烈信号持续释放。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二人以上(含二人)共同故意违纪的,对为首者,从重处分,本条例另有规定的除外;对其他成员,按照其在共同违纪中所起的作用和应负的责任,分别给予处分。”许多“组团”违纪的发生,都与主要领导责任意识不强、听之任之有关,抱着“天塌下来大家扛”的心态,让“集体决策”成为“挡箭牌”,把福利变成“腐利”。整治“组团”违纪,必须厘清涉案人员权责,依规依纪精准处置参与者,戳破“组团”违纪的气球,捍卫纪律的严肃性。
编辑:吴翠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