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区:靶向纠治“窗口腐败” 推动构建“清廉窗口”
“政务服务中心个别窗口单位工作人员带早餐到窗口吃,甚至上班时间点外卖;有个别工作人员在审批间里煮吃东西;中心六楼窗口单位没有设置有叫号排队设备,办理业务的群众簇拥在办事窗口前,秩序混乱,既不利于办事也不符合防疫要求......”近日,河池市宜州区纪委监委对“窗口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通报曝光,形成强大警示震慑。
2021年12月,为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关于整治“窗口腐败”工作部署,持续深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贵”等问题,宜州区纪委监委立足职责定位,坚持问题导向,重点聚焦“窗口人员作风不佳、职能部门履职不力、勾结中介违规办理”等三大类问题在全区开展为期3个月的“窗口腐败”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传导压力,压紧压实职能部门、窗口单位的主体责任、监管责任,不断提升窗口单位作风建设,优化服务质量和水平,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对不起,我们没有审批权限,你们把材料放这里,我们会整理交到单位那边业务科室,办理好后会打电话通知您去拿。”2022年1月,该区纪委监委派出的暗访组在政务服务中心了解到,群众、企业前来办理工程开工证,服务窗口却成为了收发室、服务对象需要两头跑、咨询也未能做到“一口清”,而且工作人员态度冷漠,语言生硬。
随后,督查组立即将问题反馈给该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议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调整,将有职权进行审批的工作人员调往窗口,真正实现办事“只跑一次”的承诺。
“我们接到纪委的问题反馈后,立即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整,并召开干部集体谈话会,强化干部服务群众意识。”该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提升窗口服务作风形象,单位持续强化对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沟通交流、应急能力培训。同时将与邮政公司合作,前来办理开工证的市民可以自愿选择“E邮到家”服务,切实解决了群众办事多次跑、多头跑等问题。
“‘小窗口’也是为民服务的一面镜子,窗口服务质量的好坏,群众最有发言权。”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整治“窗口腐败”是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和实施‘民心守护’工程的重要抓手,务必抓早抓实,要以精准的监督,有力地问责,持续推动政务服务窗口干部队伍作风转变,不断推动构建“清廉窗口”建设,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据悉,为深化“窗口腐败”专项监督工作,推动窗口服务提质增效,宜州区纪委监委采取“室组地”联动模式,成立8个督查组,深入区、镇(乡)、村三级政务服务窗口,通过明察暗访、走访调查、设立信访问题直报箱等方式,重点查找窗口服务工作中的贪污腐败、吃拿卡要等“潜规则”、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和窗口人员的工作纪律和履职不力、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截至目前,共开展监督检查5次,发现作风效能、工作纪律、服务态度等方面的问题13个,提出整改建议15条,约谈提醒4人。
此外,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该区纪委监委坚持“快处理、快反馈、快通报”,做实监督整改“后半篇文章”。对发现的问题分门别类登记管理,采取现场“发点球”、通报曝光、发放限时整改提醒函、纪检监察建议等方式,督促主责部门规范权力运行流程、堵塞制度漏洞,推动行政审批权规范透明运行。
“我们将持续向‘窗口腐败’亮剑,对监管缺位、履职不力的严肃追责问责,推动有关部门通过规范中介服务事项、建立违规中介‘黑名单’等措施完善监管机制,营造公平有序市场环境。”宜州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河池市宜州区纪委监委)
宜州区纪委监委以“体验式”监督深入查找窗口单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图为纪检监察干部“化身”办事群众,在不动产登记窗口咨询业务。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