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为年轻干部打造“赋能加油站”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叶鹏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14日 12:22 打印

  “《条例》列举了日常监督的12种方式,并突出专项监督所针对的4个方面问题,对我们开展监督有着指导性意义。”

 

  “《条例》将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充实进来,体现了对党员干部的严管厚爱。”

 

  ......

 

  近日,在南宁市纪委监委机关二楼“勤思阁”青年书屋,该市纪委监委青年干部集中学习会上,现场讨论气氛热烈,党员干部争相发言。集中讨论、业务问答、以案说纪……《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发布后,该市纪检监察干部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深入领会其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

  

  为增强不同岗位年轻干部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该市纪委监委坚持党建引领,以支部为单位,围绕思想政治、来访接待、专项督查、正风肃纪、办信办案、案件审理、综合文字、干部管理、宣传教育、巡视巡察等10个学习模块,有方向、有重点地系统谋划,定制年轻干部个性化“成长套餐”,因人施教、按需施教。

  

  通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该市纪委监委打造出一批叫得响、用得好、能推广、可复制的学习平台,如审查调查部门党支部的“审理业务沙龙”、监督检查部门党支部的“邕好监督”、综合部门党支部的“融合每日谈”、巡察机构党支部的“巡察大讲堂”等,辐射带动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做到相互学习、充电赋能,促进干部业务素质提升。

 

  “不管经过多么复杂或简单,一篇规范的笔录应该尽可能完整地再现违纪违法过程,使阅读笔录的人能直观形象地把握案件全貌……”这是该市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负责人在“审理业务沙龙”为年轻干部授课的场景。针对案件审理工作系统性、专业性强的特点,该市纪委监委通过定期组织年轻干部开展案件模拟演练、比武练兵、专题研究、集中攻关,有效解决案件审理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达到反复充电的目的,进一步提升查办和审理案件的质效。2021年,全市3个案例被评为全区市、县(市、区)纪委监委精品案件。

 

  该市纪委监委机关党委负责人介绍,各党支部从学习载体谋划、打磨再到具体实施,最终能发挥实效,组织实施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干部自身工作的“精雕细琢”。为了助推每个党支部的学习平台质量更高、效果更好,在平台打造的同时,开展“十佳组织工作”创新案例评选活动,对各支部开展的特色支部活动进行评比,推动各党支部比学赶超、创先争优,进一步提升纪检监察干部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据统计,2021年以来,该市纪委监委利用各党支部的学习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培训380余期,培训党员干部1.5万余人次,通过自己讲、现场看、重点学、专家授等多种形式,有效激发全市纪检监察干部内生动力。

 

  除了注重业务能力的提高,该市纪委监委还注重培养年轻干部“坐能书、站能言、干能行”的综合素质,成立“青年党员演讲团”“青年党员朗诵团”,积极开展主题演讲比赛,让广大年轻干部获得更多锻炼的机会。2019年以来,组织主题演讲35期,近400名干部参赛,119名干部获评“演讲之星”称号,以有形的舞台凝聚无形的力量,切实改变干部作风,实现年轻干部从“要我讲”到“我要讲”的转变,有效破除年轻干部“不敢、不会、不想”的束缚。此外,该市纪委监委还通过集中办班、“送学下乡”、实战锻炼等方式,全方位、多渠道锻造年轻干部的“硬核”本领,推动全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南宁市纪委监委)

编辑:刘亭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