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区:抓实“一把手”廉政教育 充分发挥“头雁效应”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余淑娌 发布时间:2022年02月22日 17:50 打印

“这些受到查处的党员干部走上违纪违法道路,根源是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放弃了主观世界改造,背离了人民至上的立场……”

 

2月18日下午,河池市宜州区召开2022年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集体观看了中央纪委拍摄的警示教育片《远离家庭腐败》,给参会的“一把手”敲响警钟。会上,该区区委书记翟红玲在会上要求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以案为鉴,进一步增强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履行管党治党责任、严格自律上当标杆、作表率,既自觉接受监督,又敢于担当作为,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不断巩固发展宜州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像这样通过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引导全区”一把手”受警醒、守底线、知敬畏,已经成为宜州区纪检监察机关协助同级党委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常规举措。

 

警示教育是提高干部拒腐防变免疫力最有效的“疫苗”,也是推进形成高压震慑,强化“不敢腐”“不想腐”思想自觉的重要抓手。

 

“党员领导干部是一个地方、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的风向标,警示教育只有突出这一‘关键少数’,才能收到‘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的效果。”宜州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近年来,宜州区紧盯各级“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在强化“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思想建设上下足功夫,通过点名道姓公开通报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组织参加旁听庭审以及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编发领导干部典型案件警示录等多种形式,警醒“关键少数”从思想根源上提高政治认识,自觉接受监督,坚守从政底线。2021年以来,共开展“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警示教育会700人次。

 

在日常廉政警示教育工作开展中,宜州区坚持问题导向和分类整治,进一步增强了警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受教育干部的“代入感”。该区聚焦到强化“一把手”家教家风建设上,利用近两年来自治区、市纪委监委查处的“一把手”家庭式腐败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分析原因表现,讲透违纪违法者思想根源,要求全区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把自己摆进去,深刻吸取教训、引以为戒,时刻保持对“腐蚀”“围猎”的高度警觉,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家庭家教家风,以自身示范引领匡正党风政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看着视频中违纪人员讲述自己如何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个人谋利的工具,步步走向违法犯罪深渊,以致锒铛入狱。让我深受警醒。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要以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为镜鉴,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严守底线、不触红线;另一方面要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带出好队伍、带出好风气。”参加完警示教育大会后,该区怀远镇党委书记唐增科深有感触地说道。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党员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宜州区将推动“纪律教育走进区委常委会”常态化,区委常委会坚持在每次的理论中心组学习中进行纪律教育集中学习,及时学习领会中央、自治区、市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示精神,切实筑牢“关键少数”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强化“头雁效应,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在全区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河池市宜州区纪委监委)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