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开展定向业务轮训 练内功淬铁军
1月24日,河池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迎来了3名特殊的“新兵”,党风政风监督部门纪检监察干部为期12个月的定向业务轮训活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随着县乡换届结束,一批优秀干部成为纪检监察“新兵”。为助力县(区)、乡(镇)两级纪检监察干部尽快提高履职能力,不断提升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河池市纪委监委注重把定向业务轮训作为提升基层“新兵”综合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坚持实战练兵,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纪检监察“铁军”。
今年初,该市纪委监委印发《河池市纪委监委2022年-2024年度定向业务轮训实施方案》,自2022年1月开始至2024年12月,力争3年内对全市各县(区)纪委监委、乡镇纪委监察室新任(新进)的纪检监察干部实战轮训全覆盖。
“具体工作中,我们精准施策,按照‘同类职务、岗位’分类组织干部轮训。帮助同类职务、岗位的干部解决思想上的困惑、知识上的不足、能力上的短板。”该市纪委监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针对不同岗位,轮训期限作了不同的规定。如到案件审理室轮训的,时间为3个月;到监督检查室轮训的,时间为6个月;到审查调查室轮训的,时间则规定从一个专案开始至结束。
为提高轮训效果,该市纪委监委根据每位轮训同志的特点,量体裁衣,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由各部室主任、办案业务骨干担任“导师”,带领参训干部参与具体案件查办、案件审理、监督检查等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手把手教方法、面对面授技巧,不仅培训办案能力,还培养思维方式,历练工作作风,进一步提升受训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我们采取‘看、做、想’的方式对轮训同志开展培训。‘看’,是通过学习已经审理完毕的案件材料,熟悉案件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做’,是从案件受理后的形式初审到处分宣布执行后结案归档,对案件审核处理全过程深度参与。‘想’,是对‘看’和‘做’的归纳和总结。导师在把握正确方向的前提下,注重培养跟班轮训人员的独立思考能力。”该市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有关负责人表示。
“此次的定向业务轮训对于我这一‘新兵’而言,可谓是一场‘及时雨’。通过直接参与实战的方式进行学习,我的业务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河池市东兰县纪委监委梁桢在第一期定向业务轮训每月总结会上深有感触地说。
定向业务轮训过程中,受训人员在线索处置、调查谈话、制作笔录、适用措施、撰写报告、卷宗归档等环节都得到“一对一”专业化指导。该项机制实施以来,已有13名县(区)、乡(镇)两级纪检监察干部得到了锻炼。
此外,该市纪委监委还建立轮训跟班档案,实行“一人一档”,如实记录跟班轮训人员学习过程,并对其学习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成效等进行评价和打分。轮训干部期满后,由使用部门出具工作鉴定并报市纪委监委组织部备案,作为对轮训人员进行年度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
“我们将把定向分类培训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坚持‘菜单式’培训与‘点穴式’培训相结合,再总结、再思考、再出发,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忠诚干净担当、专业化能力强、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河池市纪委监委)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