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汤圆的味道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卢颖莹 发布时间:2022年02月15日 15:20 打印

  汤圆有很多种味道,而我独爱我家的汤圆。


  每年元宵节品尝妈妈做的汤圆,那真是我们姐弟仨感到特别开心又特别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做汤圆过程中,妈妈跟我们说的那些别有一番味道的做人做事道理,更是让我们铭记在心。


  “自己动手做汤圆,吃起来才特别有滋味。”元宵节一大早,妈妈便在厨房里忙碌起来。她和妹妹在揉米团包汤圆,母女俩配合默契。煤气炉舔着蓝火苗,锅里热气腾腾,空气里仿佛弥漫了糯米汤圆特有的甜香。


  听到妈妈的说话,我赶紧进行简单洗漱,催小懒猪弟弟起床过来帮忙。妈妈将黑芝麻、白芝麻、花生米、白糖拌和在一起,散发出甜蜜的气息。我和妹妹将馅料往汤圆皮里装填,转动,捏拢,一只圆圆而可人的汤圆便完成“初稿”了。包到一定数量,妈妈便娴熟地蘸上均匀的水,倒进有糯米粉的大簸箕里反复地滚来滚去,越滚越圆。


  “你们千万别小看滚汤圆这道工序,经过滚动的汤圆才有味道。做人也一样,要在风雨中磨砺才能茁壮成长。”妈妈一边跟我们说话,一边抓着扶手处已被磨得锃亮的大簸箕使劲地来回摇晃。


  尽管屋外下着冷雨,气温很低,然而,穿着单薄外套的妈妈,额头和鼻尖都冒出细细的汗珠。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负责、对家务的操劳,妈妈拿惯了粉笔的手长满了茧子。用大簸箕滚汤圆,对妈妈来说是个体力活,可妈妈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大簸箕里翻滚的汤圆个头不一,而且并非都是圆滚滚的模样。妈妈调侃说,你们姐弟俩做的汤圆,品相还有上升空间哦。弟弟将舌头一吐,扮了个鬼脸。是呀,他做的汤圆真的不怎样。我们都笑了。妈妈将个头均匀的挑在一起,对剩下品相不好的进行加工。经过妈妈的手,每个汤圆都模样俊俏周正,圈圈团团,盘在一起,很是诱人。


  “俗话说,贪多煮不烂。煮汤圆也一样,放太多就煮不糯。做人不能贪心,有了贪念做人做事就会一塌糊涂。”妈妈一边跟我们说话,一边让弟弟盯着锅里滚上滚下的汤圆,经常用勺子搅拌,防止汤圆黏锅。妈妈还特地叮嘱我们别心急,待到汤圆都浮上水面,便是完全熟了。我们盯着汤圆锅,叽叽喳喳地议论着说“天上明月,锅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之类的话题。


  妈妈听到我们的议论,就说:“我们家团圆了,可留守的学生们还没团圆呢。”于是,她便派我们去往学生宿舍,喊留校的同学来我们所住的教师宿舍一块吃汤圆。其实,不单是元宵节,平时只要有肉有鱼的饭餐,妈妈总会喊几个学生到我们家“加菜”。很小的时候,我们心里总是讨厌他们来抢我们的汤圆吃,抢我们的肉吃,因为,自小没有爸爸的我们,就靠着妈妈那点微薄的工资,能吃上顿汤圆、吃上顿鱼肉,也是不容易的。后来我才逐渐明白妈妈跟我们说的道理,给予和分享,也是一种幸福。元宵之夜,那所乡村学校里,孩子们有了欢笑声,空气里也弥漫着快乐的味道。


  前几年,我大学毕业出来工作了,妹妹也到外地的城市发展,跟妈妈一起做汤圆的次数便少了。去年元宵节,我们姐弟仨相约回家跟妈妈一起做汤圆。就在汤圆飘香的时候,电话响了,这是一位在北京事业有成的姐姐打来的,她说因为疫情原因无法赶回来吃“老师妈妈”做的汤圆,就在电话里“闻闻汤圆味道也好”。她从小是孤儿,小学期间,妈妈每年都喊她到家里吃汤圆,亲的就像亲生女儿那样。然而,有一点她却跟我们不一样,那就是妈妈从来不准许那位姐姐买贵重礼物或者送钱给她。

 

  其实,何止是这位在北京工作的姐姐,来我家吃过汤圆,得到过妈妈资助的每一位学生,妈妈都不允许他们买贵重礼物送来,更不收受学生送给的红包。妈妈说:“送钱送物的师生情就变味了!”我们姐弟仨也向妈妈学习,参加工作后从不接受管理服务对象的礼品礼金。(藤县纪委监委)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