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理想信念一辈子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最大的感悟就是:坚定理想信念是一辈子的事。2015年,习近平回梁家河村看望父老乡亲时,深情地说:“当时我离开梁家河,人虽然走了,但是心还留在这里。那时候我就想,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在梁家河,习近平就把“为人民办好事”作为自己一辈子的理想信念。正是基于这种理想信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决了许多过去长期想解决但没有解决好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但没有办成的大事。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指路明灯。我在农村出生、长大,对农村农民有深厚感情。大学毕业到机关工作后,父亲就一直嘱咐我:不是你的钱一分钱都不能要,要为老百姓多做点好事。父亲的嘱咐一直警醒我激励我。选择做驻村第一书记,就是在为群众做好事的信念指引下做出的人生决定。驻村三年,我带领全村脱贫摘帽,为所有贫困户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为加强基层党建,在村部建成200多平方米的党员活动室;为方便群众生活,村里建设了四通八达的水泥路、明亮的太阳能路灯、崭新的文化活动室、规范的垃圾中转站;为发展生产,建成了4条产业路和18条水利渠道,建成两个产业示范园,联系广西农科院等单位捐赠多批优质种子、果苗、化肥等;为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村里组建了篮球队、气排球队、文艺队,并联系企业捐赠了各种文体用具。在2020年疫情防控初期,四明村的防控物资极其紧缺。我百般协调依然无法筹措到物资,但防疫刻不容缓,于是我发动家人和朋友,自费筹集到9800多元的体温枪、体温计、医用酒精、医用口罩等防疫物资,并将这些物资陆续送到了村委,为村里一线防疫人员及时提供了保障。看着村民眼中闪现的光芒和脸上绽放的笑容,我深深地庆幸,我的理想信念在这片土地上扎了根发了芽。
理想信念给人攻坚克难的力量。驻村工作,要克服“五大关”:思想关、家庭关、知识关、群众关、生活关。怎样摆正自己的位置,扎根于脚下这片热土?驻村工作忙起来没有午休没有下班没有周末,家里有事也帮不上忙,怎么取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要精准脱贫要乡村振兴要抓项目要促生产,怎么尽快熟悉上手这些全新领域?怎么团结村两委、发动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怎么克服驻村生活的艰苦条件?驻村工作确实很苦很累,但想想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想想红军的万里长征,想想抗美援朝的长津湖和冰雕连,想想我们党百年苦难奋斗史,这些困难不值一提。驻村经历让我明白:只要坚定理想信念,拥有一颗永不言败、无所畏惧的心,人生就没有什么难题。
坚定理想信念是一辈子的事。理想信念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今天,我们早已远离战火纷飞的险境,长期过着和平生活,特别是面对各种诱惑,最容易患上理想信念缺失的“软骨病”,因此必须时刻保持警醒,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可能在乱云飞渡的复杂环境中迷失方向、在泰山压顶的巨大压力下退缩逃避、在糖衣炮弹的轮番轰炸下缴械投降。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带头坚定理想信念,从理想信念中获得察大势、应变局、观未来的指路明灯,获得奋斗不止、精进不怠的动力源泉,获得辨别是非、廓清迷雾的政治慧眼,获得抵御侵蚀、防止蜕变的强大抗体。” 从长征的血战到抗日的烽烟,从建设的探索到改革的攻坚,从发展的事业到复兴的伟业,真理之光与理想之光交相辉映,展现着一个政党的恢宏气象,照亮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天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站在第二个一百年的新起点上,我们更要坚定理想信念一辈子,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 (南宁市纪委监委驻市委政法委纪检监察组)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