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 | 专案组“二三事”
都说生活的岁月静好,是因为许多人在背后与黑暗、痛苦“撕裂前行”。专案组的办案人员就像战士,从委机关谈话室的“战场”到社会的“战场”再到和嫌疑对象斗智斗勇的 “战场”,不断地重复着战士的使命,一次次的拼尽全力!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2021年8月18日,是我进入“8•16”专案组执行的第一次 “蹲守”任务。前期,我们已经摸清楚嫌疑对象的基本活动路线和活动规律。考虑到嫌疑对象与年迈的父母亲居住,我们计划当天上午8点,在其单位地下停车场将其带走,既不扩大影响范围,也不干扰其父母宁静的养老心情。
凌晨6点半,空气里还透着凉意,我们便分组出发了。我和同事小杨负责跟踪嫌疑对象。任务看似简单,却容不得半点疏忽;一旦跟丢,我们前期的所有努力都功亏一篑。8点15分,嫌疑对象迟迟没有出现,比我们掌握的信息晚了15分钟。
“难道嫌疑对象提前知道我们要对他采取行动?需不需要更改计划?”我们开始坐立不安,其他任务小组也都在焦急地等待我们的回复。于是我们再次梳理掌握的信息,嫌疑对象近两天没有异常表现、当天没有外出迹象,决定耐心等待。8点30分,嫌疑对象终于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8点40分,我们配合执行任务的公安人员顺利将嫌疑对象带上了专案组的车,没有惊动其他干部职工。待嫌疑对象安全上车之后,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次“蹲守”任务的成功,得益于我们前期从各方面摸清了嫌疑对象的情况,才能在出现突发情况的时候,进行研判。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心理准备也是“作战准备”
作为专案组唯一的女成员,又是第一次参加留置案件专案工作,我既期待又忐忑。还没来得及向身边的业务能手们认真学习,我就作为第一组成员与留置对象谈话。这是我第一次和留置对象进行谈话,我心里特别紧张,但领导告诉我:“不用怕。怕什么?该害怕的是被谈话对象才对!”
在领导和同事的鼓励下,我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我从不敢大声谈,到找到了自己的谈话节奏,我的心里开始有了底气。尽管整场谈话效果并不理想,但这次谈话经历却让我终生难忘,更让我明白了心理准备也是前期准备的重要一环。
关键时刻,“镇定”也是胜利的法宝。嫌疑对象到留置室第10天的时候,情绪看似淡定,行为上却出现了异常:几次提出要见专案组成员,见面之后又拒绝谈问题。我们的判断是,对象的心理和身体都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痛苦,内心已开始动摇。这是突破谈话对象的心理防线的关键时机。
“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镇定。”这时,组长和我们强调,越是关键阶段越要镇定,才能抓住最关键的问题和线索。
千里奔波只为取证
外调取证是办专案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而“奔波”则是外调工作的常态。参与外调取证工作的第3天,我们从南宁出发,赶往江西省南昌市,几个人轮流开了1100多公里的车。十几个小时的车程让人疲惫不堪,但一到达证人指定的谈话地点,我们便一个个又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立马谈话做笔录。
在连续外调的17天里,我们马不停蹄、披星戴月地奔波在各个城市之间;最累的时候是一天去了3座城市。每次都是一到目的地就立马找证人做笔录,既要轮流当司机,又要办案做笔录,做完笔录后还要负责护送证人确保其安全。每一天都被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但每个人都任劳任怨地努力把每件事都做好,每件事哪怕是小事都浸透着大家的心血和汗水还有那份坚守正义的执着!
牺牲“小家”只为“大家”
11月17日,雨一直下,整个空气里都弥漫着沉闷的气息。
“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女儿稚嫩的声音在电话那头响起。原本答应女儿在龙胜70周年县庆时回家陪她。但因为新对象的留置,只能留在纪检监察基地继续战斗。我告诉女儿,妈妈还在忙工作,等忙完这段时间就回去陪她。女儿在电话那边抱怨着:“妈妈总不回来陪我,是不是不爱我了?”一瞬间,泪水涌上我的眼眶,我被一个三岁的小孩说得哑口无言。
这次,我又只能通过电话哄着年幼的女儿。除了我,我所在的专案组负责人和组长,常年累月奋战在办案一线,和家人总是聚少离多。带队负责人已经连续三年在基地过年;副组长更是因为这次专案毫不犹豫地推迟了自己的婚期。但他们都不曾犹豫,只因纪检监察干部的使命担当。
四个月的时间里,在办专案的过程中有过苦、有过欢笑和眼泪,但想着我们肩上的责任,都无怨无悔!在这条审查调查的路上,我也将继续秉承初心,敢于动真碰硬不含糊、敢于亮剑不畏惧,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龙胜县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