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去雨花台凭吊烈士一时情不自禁潸然泪下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赵文婷 杨菲 俸志远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14日 11:00 打印

 

去雨花台凭吊烈士一时情不自禁潸然泪下
-----陈赓致妻子傅涯(1957年3月8日)

 

亲爱的涯:
  在南京整整工作十一天,检查了军事学院、总高级步校及南京军区的工作。收获确是不少,但是没有得到休息。失眠又发作,只好恢复吃水药,吃水药后又可以每夜睡到六小时了,只是没有水药就不行。明天准备去长江两岸及沪宁线上作实际勘察,预料半个月后才能到达上海,这样的勘察旅行,可能对我的身体有好处。这次在南京,曾乘暇去雨花台凭吊烈士,在许多陈列的照片中,发现了很多是我过去的老战友和难友,一时情不自禁,潸然泪下,因此,想到我还活着,较之他们(烈士)占了大便宜,若果我还不振作,如今有些疲惫感的话,那我太对不起他们了。
  这几天总是想着您和儿女们,涯子的活泼天真时时绕着我的心灵,有时竟想早些言归,但我不能这样做。你们的情况希望得到您的报知,到上海后无论如何要通一次电话。我这次准备到宁波,我很想去沥海所一游。到上海再写信给您。
  祝
  你好!
  吻你并建、进、庶、涯!

您的赓
三月八日

 


 


  陈赓(1903-1961),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湘乡。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赴苏联学习,翌年回国并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在上海中共中央特科工作。1931年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师长。1932年负伤到上海就医,1933年3月因叛徒出卖被捕,5月经中共组织和宋庆龄等营救脱险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步兵学校校长。长征中任中央纵队干部团团长,到陕北后任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太岳纵队、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7月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应邀赴越南,帮助越南军民进行抗法战争。1951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三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后代理彭德怀在志愿军的职务。1952年7月起,任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去世,终年58岁。

 

  1957年2月28日,陈赓与彭德怀、谭政一起到南京军事学院检查工作。3月5日,又一起在陈士榘等陪同下,视察南京军区。期间,勘察了宁、沪、杭地区和舟山、嵊泗列岛的地形,检查了部分国防工事,就地研究了该方向的设防和战场建设等问题,视察于4月12日结束。这封信是陈赓视察期间写给妻子傅涯的。由于他经常因公外出,便和妻子约定一地一信或半月一信 。陈赓总是信守协议,从不失约。这信中体现出的是他们夫妻之间的真挚情感。信的开头,陈赓告知妻子自己在南京视察工作,因休息不好,导致失眠症复发。他去雨花台凭吊烈士时,看到许多与自己一道出生入死的老战友的照片,“一时情不自禁,潸然泪下”,铁汉柔情的一面跃然纸上。但是,陈赓没有沉湎于对逝去战友的怀念中,他随即写到,如果我还不振作、感到疲惫的话,就太对不起烈士们了。


  早在1933年春,他曾写过一首小诗:“沙场驰驱南北游,横枪跃马几春秋。为扫人间忧患事,小住南牢试作囚。”慷慨豪迈,视死如归,始终坚守共产党人信念和担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赓繁忙的工作之余,心中时刻牵念着家人,思念小儿子陈知涯的天真活泼,期盼得到家人的通信和电话。陈赓也深知,自己虽说“有时竟想早些言归”,但又“不能这样做”。天伦之乐和天下之乐、小我和大我,就这样糅合在短短的只言片语间。(桂林市纪委监委)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