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党史故事|卢增遥:定格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19岁炫丽青春
43年前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战士们在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中,表现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都安瑶族自治县三只羊乡建良村猪洞屯的卢增遥,就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英雄之一,至今人们仍深深怀念着他。
卢增遥生于1960年5月。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他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1976年6月,他在三只羊乡中学就读高中时,加入了共青团。高中毕业后,就跟父母下地劳动。
卢增遥的大哥叫卢增干,曾于1974年在广西某部队服役。1976年退伍后,被安排在三只羊乡武装部任干事。高中毕业的卢增遥有空就翻开哥哥的军装来看,羡慕不已,盼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参军穿上威武的军装。1978年11月,卢增遥响应号召踊跃报名应征,到昆明军区十四军四十二师一二四团82无坐力炮连服役,终于圆梦军营。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战斗从这天的早上6点25分开始,我军从广西和云南两个方向,分为东西两个突击群,同时发起进攻。战斗打响后,我军万炮齐鸣,炮弹带着复仇的怒火,划破了黎明前的黑暗。在猛烈的炮火覆盖下,越军的防线顿时被撕得粉碎。22.5万名边防军向越军发起了凌厉的进攻。
1979年2月21日凌晨,卢增遥所在的十四军四十二师一二四团一营接到命令,让他们撤回391高地东侧。高地下就是越南八号公路,391高地附近地区已被我军占领有利地形,公路上的几辆汽车是后勤部队从国内运送的弹药和干粮及慰问品等物资,是送去给前线部队的补给。师部命令一二四团担任尖兵沿着八号公路,向班甘一线地区的越军发起攻击,并掩护好大部队和保护军用补给物资安全送达。卢增遥作为82无坐力炮连炮兵,他的连队配合一营进攻8号公路附近,并沿着192高地向东穿插到越南班甘东北梁子地区,沿着小河向班甘757高地纵深穿插。
当天14时许,卢增遥所在的炮连配合步兵进攻班甘下村地区。战斗打响了,越军炮兵对我军一二四团各营实施拦阻射击,炮火异常猛烈,越军还伴随有步兵冲击,敌我双方均伤亡惨重。在战斗中,排长雷时钦牺牲了,战士李丕忠身受重伤。在这关键时刻,卢增遥奋不顾身冲上去抢救战友李丕忠。这时,一颗炮弹突然在他身边爆炸,一股强大的冲击力,瞬间将他头上的钢盔震掉在地上,他顾不了这些,一个箭步扑上去,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李丕忠。这时,一块弹片飞来,不偏不倚地击中他的头部,鲜血顿时染红了他的上衣。连长洪孝华冲上来抱住他,并摇着他呼喊:“不要睡着,不能睡着!”可他已经说不出话了,身子也开始慢慢地松软下去……他的青春永远定格在了19岁。
由于战事吃紧,卢增遥到部队开展军事训练后,来不及拍一张军装照留念,就随大部队上战场了。他牺牲后,所在的部队只能根据回忆画了一幅画像,送到追悼会现场。
“我清楚地记得,2月21日那天是战斗最惨烈的一天,很多战友在越军的炮轰下离开了我们,战友们冲锋一批就倒下一批,战场上到处是战友和敌人的尸体,分不清谁是谁的,场面血肉模糊不忍直视。”三只羊乡花周村老兵蓝善培提起那段峥嵘岁月时,唏嘘不已。
卢增遥牺牲后,被部队追记三等功,并被追认为共产党员。他的遗体被安葬在云南省河口县小南溪烈士陵园,和许许多多的战友一起守望着祖国的繁荣昌盛。这些年来,妹妹卢秀菊每年都领着家人,带着花圈和香烛,去给二哥卢增遥扫墓,把家乡发生巨大变化的消息带给二哥,以告慰二哥的英灵。
1979年10月,按照部队规定,为抚慰烈士家属,卢秀菊初中毕业时,就去接替二哥,到云南省三五二一七部队服役,当年她才14岁。和她一起去的,还有都安县下坳乡15岁的烈士妹妹蒙秀兰。卢秀菊介绍,刚开始,她分配在部队招待所做接待服务工作,一年后又被部队安排到云南省开远市五十九部队医院门诊当护士,一干就是两年。
“那时,我刚从战场上退下来,考虑她年纪小还适应不了部队生活,我有时间就去看望她,并嘱咐她安心工作,学好本领为社会作贡献。”三只羊乡西隆村老兵卢志干说,卢秀菊很争气,她把对二哥的思念化为克服困难勤奋学习的勇气,很快就胜任了护士工作,并很快成长成熟。退役后,卢秀菊被安排到都安县三只羊乡供销社做营业员。
祖国从来没有忘记像卢增遥一样浴血奋战、为祖国做出奉献牺牲的英雄。党的十八大以后,党和国家不断加大崇尚英雄、关爱英雄的宣传教育和立法工作,并把每年的2月17日设立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纪念日”。四十多年过去了,当时最年轻的战士也已年过半百,这场战争也已渐渐谈出了人们的视野和记忆,但苍颜皓首,两鬓已斑的老兵们对这段历史却依然记忆犹新。(都安县纪委监委 整理)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