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党史故事|韦天强: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鹿纪轩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04日 15:28 打印

  韦天强,1909年出生于广西武宣县东乡镇平岭村一个壮族家庭,原名世刚,字近仁,在革命生涯中为摆脱敌人的缉捕先后易名文耿、永仁、毅之、天强。193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被民国政府杀害,年仅39岁。

 

       1927年初中毕业,韦天强先后在东乡镇平岭村小学、妙皇中心校和东乡中心校任教。1937年春,任中共武宣县工委宣传委员。

 

 

投军从戎传为佳话

 

       “愿将世界重新造,誓将捷报慰乡亲。”这是韦天强投军从戎前,作为告别家乡父老乡亲的诗句,以此明志。1938年11月,民国广西当局组建广西学生军,中共广西省工委决定派党员并带动广大进步青年参加学生军,韦天强听从党的派遣,积极参加学生军,并担任学生军第二中队班长,党内任支部书记,先后带动胞弟及进步青年10余人参加学生军。参加学生军期间,韦天强认真贯彻执行党内抗日方针,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把毛泽东《论持久战》绘成漫画,激励同学们树立抗战到底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培养发展党员20名。韦天强三兄弟抗日参军,受到当地群众盛赞,其故事广为流传。

 

 

坚定信仰矢志不渝

 

       1941年至1942年间,韦天强先后任民国广西省合作事业训练班、中共柳城县党支部书记。在柳城因叛徒告密,敌人要抓韦天强,他即撤离柳城回乡。

 

       面对重重困难,韦天强仍然坚定革命信仰。1943年2月13日,民国政府武宣县警数十人到东乡围捕韦天强,他被迫秘密转到桂平罗禄洞隐蔽。在生活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韦天强对革命仍满怀信心,遥望滚滚东流的黔江,触景生情,吟诗:“黔江荡荡流何急,明日长空响巨雷。”同年4月,韦天强转辗来到修仁县与上级党组织接上关系,改名“文耿”,在四达乡(今鹿寨县四排镇)四达小学以教书为掩护,继续开展地下党组织工作,利用家访广交朋友、进行社会调查、观察地形地貌、宣扬抗日主张等,为日后武装斗争做好准备。后因四达不利于地下党开展工作,韦天强离开了四达小学。

 

       在任中共贺县特支书记期间,韦天强以检查和辅导各村小学工作为名,到鹅塘小学发展小学教师黄菲等人入党,并建立鹅塘小学党支部。领导鹅塘党支部,发动群众开展反饥饿斗争,组织500多农民挑着罗筐,到鹅塘乡公所要粮,迫使乡长拨出3500千克谷子给群众度荒。当地群众称这次斗争为“破仓运动”。

 

 

宁死不屈英勇献身

 

       1947年6月5日,韦天强回乡组织武装游击队。10月25日,韦天强率12支队100余人一举攻下了东乡乡公所。10月30日又率队攻打三里乡公所,不克,韦天强率12支队转到陕江一带活动。11月,遭到国民政府广西省保安副司令莫树杰亲自率保安团“围剿”,悬重赏捉拿韦天强,关押韦天强亲属5人,将韦天强及叔伯兄弟房屋45间全部烧毁。韦天强率队避开强敌分散隐蔽。

 

       1948年3月,韦天强前往贵州省从江县宰便区做大地主莫街的统战工作,途经罗城三防区杆洞乡时,不幸遇敌被捕。敌人对韦天强进行审问,见他不从利诱,便使用残暴的手段严刑逼供,但韦天强宁死不屈,始终保守党的机密,留给敌人只有一句话:“要口供没有,要命有一条!”敌人恼羞成怒,竟惨无人道地施以乱棍。韦天强因刑伤过重,壮烈牺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追认韦天强为革命烈士,并追认为模范共产党员。(鹿寨县纪委监委、鹿寨县史志办综合整理)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