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党史故事 | 70多年前的环江剿匪战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韦睿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30日 15:20 打印

  环江县域的土匪暴乱,从1950年2月中旬开始,至1951年4月平息,历时1年零4个月。

 

  广西解放前夕,国民党桂系军阀派中统特务黄宣威、林图暄带领华中军区督导组,来到思恩、宜北、天河、罗城、南丹、天峨等黔桂边区各县,进行反革命部署。广西第10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陈与参将大部分军政人员化整为零,分股疏散,而后麇集贵州省荔波县,纠集各方反动势力、社会渣滓,裹胁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建立了“中国人民反共救国军黔桂边区军政司令部”,下辖17个纵队43个支队,共约4500人枪,配备有六0炮、重轻机枪、掷弹筒等武器,盘踞于桂黔边界各县。

 

  土匪暴乱期间,制造白色恐怖,散布解放军已撤走的谣言,劫乡掠寨,农民不能正常进行生产和生活,人民政府的粮、税收不上,部分群众闹饥荒,新生的人民政权遭到严重威胁。

 

  1950年2月,上级先后派中国人民解放军158师472团和474团、115师343团、 174师521团和520团、214师640团和174师炮兵营等单位的步兵、炮兵进驻思恩、宜北两县清剿土匪。以人民解放军和县大队为主,在各区中队民兵的配合下,与四邻各县的部队、民兵协同作战,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剿匪斗争。

 

  1950年2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158师师长带领部队分两路到思恩,对土匪进行围剿。一路由李道之师长带一部分队伍从河池渡打狗河经思恩县境下南乡到川山乡;另一路是该师一个营由高营长率领与思恩县长覃展带县大队的一个连一道行动,从县城向洛阳出发,围剿洛阳贲人海、覃德刚匪部。在两路围攻下,陈与参、黄宣威所带领的股匪被打散,溃逃到贵州省荔波县境内,打掉了土匪暴乱的气焰,恢复了区乡政府,安定了社会秩序。

 

  1950年3月下旬,人民解放军115师丁锐营长及营教导员带领全营指战员及思恩县长覃展带领县大队一部分队伍,从思恩县城远途奔袭宜北县东兴乡拉打村的匪首覃忠老巢。这次行动虽未抓住匪首,但向广大群众进行了宣传,并与吉祥村和宜北办事处的干部及当地知名人士共同研究作出部署,组建了一个200多人的宜北游击大队,为宜北地区剿匪打下良好基础。

 

  1950年11月进行大安乡剿匪,思恩县长覃展和县大队长王定带领解放军一个连和县大队三个连,分三路进剿匪首覃石林部。大安民兵队长覃选能带民兵80余人,从环界前来配合,晚上包围,拂晓进攻。剿匪主力部队从正面强攻,匪凭借有利地形顽抗,主力部队用炮轰击敌阵地,然后猛冲,土匪仓皇溃逃,匪首覃石林、覃旦旋、覃庆祥等率众匪逃往长治(今环江长美乡),匪大队长黄德心等30余人被进剿部队和民兵俘获。当时,是橙子成熟的季节,村头村尾挂满金黄色的橙果,战斗了大半天,剿匪部队的战士十分口渴,但攻入村内的指战员和民兵、干部,一个橙子也不乱摘。进山躲藏的群众,见如此纪律严明的部队,打消顾虑,陆续回家。

 

  1951年3月底和4月初,人民解放军214师640团进行木论剿匪和川山乡都川村马峒战斗。

 

  1951年4月间,思恩、宜北两县土匪基本肃清,零星的散匪东逃西窜。为了彻底肃清匪患,各区乡挑选有战斗经验的民兵,组织成3至5人的“飞行组”,对散匪进行追剿。

 

  全县剿匪大小战斗上百次,至此,境内的残匪全部被剿清,终于平息了全境匪患。全县共缴获炮6门,重轻机枪38挺,冲锋枪6支,长短枪3932支,子弹 21185发,炮弹603发,电话线743公斤。(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纪委监委整理)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