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在党50年|吴仁俐夫妇:永远跟党走
“这枚纪念章,是对我们夫妇一生跟党走的褒扬和肯定,是属于每一位拼搏上进的共产党人的荣誉、责任。我们感到无上的光荣,也会继续为党奉献余热,永远跟党走!”吴仁俐、凌彩兰夫妇戴上“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时,激动地说。
吴仁俐、凌彩兰夫妇,他们分别于1967年和1969年入党,退休后依旧不减党员本色,时刻践行永远跟党走的初心和使命。
出身贫寒勇参军,立志跟党走
1945年,吴仁俐出生于扶绥县渠黎镇蕾陇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蕾陇村是“望天田,滴水贵如油。
1962年,为了改变现状,让群众有水喝,吴仁俐加入了客兰水利工程专业队。
1964年,为响应祖国号召援越抗美,保卫祖国,吴仁俐从县水利工程专业队光荣入伍,同时入伍的还有他的胞弟吴仁武。
1965年4月,吴仁俐哥俩在连队,得到了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彭绍辉将军接见,彭将军称赞他们为“哥俩好”,同时合影并题词:“要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苦练杀敌本领,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永远跟党走!”彭绍辉将军的话深深地烙在吴仁俐的脑海里,影响和激励着他的一生。从那时候起,追随共产党,成了吴仁俐的人生目标。在军旅生涯的6个年头里,吴仁俐严格要求自己,苦练杀敌本领,曾荣获连队嘉奖三次,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1967年9月吴仁俐在部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党龄54年。
凌彩兰也是渠黎镇人,她人小志坚,1966年也响应号召参加客兰水利工程专业队。她不惧艰险,带领一排人负责竹琴弄井山洞出口开山施工,她亲自在洞中开凿装药放炮数以万次,并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带头排除哑炮,被当地群众誉为客兰水利工程上的“铁姑娘”。她于1969年4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党龄52年。在她的带动下,1970年客兰水库东干渠水流灌到蕾陇村,蕾陇群众终于圆了“喝水梦”。
喜结连理共创业,坚决跟党走
1969年3月,吴仁俐从部队转业回到扶绥县,12月28日,便与凌彩兰喜结连理。那段岁月虽然很艰苦,但是吴仁俐夫妇互相鼓劲、携手创业的劲头很足。吴仁俐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扶绥县军事管制委员会、县公安局工作,1978年调入县检察院,曾任刑检科科长、批捕、起诉科长、法纪科科长。他从事公安、检察工作33年,始终坚持秉公执法,经手承办侦查、批捕、起诉案件达1456件、1715人,无一冤假错案。先后十五次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年3月12日个人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荣誉勋章一枚。
1982年初,蕾陇村五个妇女先后被罪犯陆杏军、梁丽珍、吴仁辉(吴仁俐堂弟)团伙拐卖到外地,群众找到吴仁俐,请求吴仁俐帮助。经向单位领导请示同意后,吴仁俐便先后五次前往山东省、福建省、广东省等地,在当地公安的配合下解救出五名妇女回家。亲戚们都来为堂弟吴仁辉求情,都被吴仁俐一一劝退。最后罪犯陆杏军被法院判处死刑,梁丽珍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吴仁辉被判无期徒刑。
凌彩兰,修了3年水利,干了18年村干,还在乡镇计生工作了10年,直到1999年退休,一直奋战在最基层一线。婚后,她主动承担所有家务重任、养儿育女、耕耘家庭承包农田。夫妻虽两地分居,但从没影响工作。“党叫干啥就干好啥,服从组织分配,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凌彩兰不仅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凌彩兰曾4次当选渠黎镇党代表、1次人大代表。2次当选县党代表。先后荣获:县计划生育先进个人、县优秀共产党员、县优秀妇干、县三八红旗手称号。
退而不休有所为,世代跟党走
2003年7月,吴仁俐退休后,依旧笔耕不辍,热心公益,老有所为。他亲自编写了三十二万五千字的《蕾陇村吴氏族谱》和参与主编二十八万字的《蕾陇村志》两本书。《蕾陇村志》出版后,为外界了解蕾陇村搭建了一个极好的平台,意义重大,得到地方政府领导的认可和好评。
热心公益,为建设家乡甘于奉献。蕾陇村人饮问题、村小学建设等遇到困难,前后共发起了13次捐赠活动,吴仁俐全家老小一次不落、一人不遗的全力支持,共计出资11795元以及捐赠其他实物。
吴仁俐夫妇一向注重家教家风。“不管在哪里工作,都要干一行爱一行,兢兢业业为党工作,清清白白为民办事。”这是吴仁俐经常挂在嘴边用来教育子女的话。在良好的家风家教影响下,四个儿女长大成才,全部在扶绥县党政机关工作,其中三个是中共党员,一个当选县政协委员。二儿子更是子承父业,现在县人民检察院任中层领导、检察委员会委员,一级检察官。每个人都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出力奉献。
“我今年78岁了,爱人73岁,回首此生,我们不负韶华不辱使命,我们感到好幸福,只要生命不息,我们愿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再添砖加瓦。”吴仁俐和凌彩兰在党50余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永远跟党走的初心和使命。(扶绥县纪委监委)
吴仁俐夫妇戴上“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合影留念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