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六中全会精神|以人民为中心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增强群众“三感”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薛军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9日 18:38 打印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坚持人民至上”就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十个方面的宝贵经验之一,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全会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当好群众利益的  “守护者”,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以强有力的执纪执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站稳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首先要确保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纪检监察干部要坚决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示范引领者,不断强化忠诚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要突出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对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重大战略举措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履行职责使命情况的监督检查。以严明的纪律维护制度权威、保障制度执行,增强纪律约束力和制度执行力,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不动摇。督促各级党组织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协助党委健全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保证全党以实际行动做到“两个维护”。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督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积极回应人民关切,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要注重“三不”一体推进,坚持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坚持严的主基调,聚焦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问题,有针对性地抓好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养老社保、安全生产、政务服务、税费政策、房产登记、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公共资源、金融贷款等民生领域腐败治理,把惩治腐败与深化改革、促进治理、推动发展贯通起来,推动监督体系更好对接治理体系。要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狠刹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推进基层减负,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纠治顽瘴痼疾,扭转不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总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从纪检监察干部职责出发,顺应民心、尊重民意,感知群众冷暖,关注群众需求,反映群众心声,回应群众关切,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筑牢群众利益的保护屏障,在更高水平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勇于自我革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全会《决议》表明,我们党的先进性不是天生就具备的,而是在不断革命中自我淬炼而成的。“打铁必须自身硬”,这不仅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更是广大党员、全体纪检监察干部的自我革命。要勇于刀刃向内,通过自我革命,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忠诚干净担当、专业化能力强、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让党放心,让人民信赖,为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要保证纪检监察干部执纪执法过程中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持续推进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监督、防治腐败,坚决防治不作为、乱作为两大风险,做到思想纯粹、干事纯净、为人纯洁,牢固树立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要通过加强作风建设、整治群众身边腐败等方法方式,搭建纪检监察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忠实履行党章和宪法赋予的神圣职责,主动担当,砥砺奋进,在高质量发展新征途上迈出坚实步伐。(河池市纪委监委)

编辑:吴翠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