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党史故事|打通上迁革命走廊
1949年4月,国民党桂系军阀统治下的迁江县发生革命暴动,我党领导的武装队伍先后攻打七洞、良塘等地区。遭到国民党反动当局残酷镇压后,迁江暴动组织者之一的黄发炎到古思根据地向张声震汇报情况。张声震召开会议,决定按照桂中南地工委关于“扩大游击区,打通上(林)迁(江)红色走廊”的指示精神,派独五团政工队队长覃耀庭为党代表到迁江建立党组织,加强党对迁江武装斗争的领导。
覃耀庭随黄炎隆到达迁江后,在官田村召开迁江县红水河两岸地下武装斗争骨干会议,作出三项决定。第一,在游击区建立红色政权,争取群众支持与配合;第二,整训部队、扩大武装,提高革命队伍战斗力,反击敌人镇压;第三,加强地下联络站的组建和领导,扩大革命活动区域。
随后,覃耀庭等组织成立“迁江县人民解放同志会”,秘密发展韦业莽、黄炎隆等10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共迁江总支部。迁江总支部成立后,在原武装暴动队伍的基础上建立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迁江县独立大队,同时建立大里、平阳等乡级人民政权。
在覃耀庭前往迁江的同时,张声震还派党员王兆隆到上林县东抚乡建立党组织。王兆隆到达东抚后,在东抚一带开展武装斗争,并逐步向靠近迁江边界的山区发展。东抚乡武工队与迁江县大里、平阳和三寨武工队取得联系后,党组织在上林、迁江县交界的山区培养地下情报人员,建立情报站。
经过数月艰苦工作,建立了门头庄黄源新、板甫庄苏绍荣、枯楼庄蓝奇春、白境庄吴必光等23个交通情报联络站。以板甫站为中心,从东抚乡与双贤乡交界的巴邦屯向东延伸,经弄浪、槽樟、牛角、东庄直至迁江县的地下交通线全部贯通。同时党组织还发展了许多支线,在上林、迁江一带山区方圆一百多里范围内建立50多个地下情报点。至此,北起上林县古蓬乡南至迁江县大里乡,长达160多里的上迁革命走廊被打通。
上迁革命走廊把忻城县的加马根据地、上林县的古思根据地和迁江县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一块由北至南,三县相互依托的游击革命根据地,为都宜忻地区及上林、迁江等县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忻城县纪委监委 整理)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