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德莫谈艺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魏翠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2日 11:19 打印

       近日,“优质偶像”人设崩塌,直播带货“女王”偷税漏税等热点备受舆论和社会关注。作为公众人物,公然突破道德底线、触碰法律红线,出现失德甚至违法犯罪行为,必然会给社会造成恶劣影响,严重败坏行业风气。

 

       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就文艺工作者提出五点希望,其中一条就是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可现实中的少数明星艺人,总是在粉丝的追捧中迷失自我,在资本的裹挟中堕入泥潭,在鲜花和掌声中丧失底线。

 

       无德莫谈艺。“德”与“艺”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且“德”在艺前,“德”是支撑艺人长远发展的“定盘星”和“压舱石”。德不配位的艺人如同空中泡沫,飞得再高,膨胀再大,也终会破灭。若在名气掩饰下放纵私欲、不知收敛,甚至违法犯罪,结局必然是自取灭亡。文艺工作是艰辛的创造性工作,只有练就高超的艺术水准,心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和对专业的赤子之心,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声,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支持。无底线的放纵、博眼球的娱乐、不知止的欲望,对文艺工作者而言有百害而无一利。

 

       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在媒体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文艺工作者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巨大的社会号召力、不容忽视的舆论导向力,一旦在道德修养上出现偏差,就有可能造成错误示范,产生严重后果。由于“饭圈”文化、“唯流量论”的肆虐扩散,目前来看,艺人自身道德修养已经不只是个人私事,文艺行风的好坏直接影响文化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生态。因此,文艺工作者必须要严于律己,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自觉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牢牢把握好从艺、做事、为人的方向,自觉担负起培根铸魂的神圣使命,在守法纪、知底线、存敬畏、树形象中营造天朗气清的行业氛围。

 

       一个文艺工作者如果品行不端,人民不会接受,时代也不会接受。对于“污点艺人”我们要完善监督和处理机制,健全行业惩戒规范,绝对不让道德沦丧、违法犯罪的艺人有强行洗白的机会。不管是“顶流”明星,还是直播带货主播,一旦发现有失范劣行,都必须严肃处理、坚决抵制。要杜绝“流量至上”的观念,遏制“劣币驱逐良币”势头的蔓延。颜值不是违法的挡箭牌,才艺也不是胡来的护身符。法律红线对于所有公民都一视同仁,文艺圈更不应成为乌烟瘴气的道德洼地。

 

       立德修身,成风化人。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坚持以德为先、以德养艺、以德润才,以更高的道德水准律己、以优良的社会形象示人、以纯粹的职业操守从艺,始终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而行,弘扬真善美、针砭假恶丑,在德艺双馨的人生追求中,回馈时代、回馈社会、回馈人民。(桂林市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