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党史故事|黄日葵:广西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和播种者
1919年5月1日,当巴黎和会传来“德国在山东权益无条件让与日本”的消息,神州大地风雷激越,最先行动起来的是爱国青年学生。5月4日下午,北京学生几千余人齐集天安门前举行示威大会。满怀爱国激情的青年学生,在学生领袖的带领下,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浩浩荡荡奔向天安门。这一场风云际会的爱国运动中,有一位广西籍的北大学子始终站在斗争的前线,组织策划、率队游行、营救同学、南下串联、公开演讲,传播革命思想,推动各地反帝爱国斗争的发展。
他就是广西桂平人黄日葵,第一位广西籍的中国共产党人,广西早期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人。黄日葵在五四洪流中迅速成长起来,从青年爱国者蜕变成坚定的共户主义战士,传播革命火种,成为广西人民革命斗争的重要引路人和领导者。
投身爱国运动 学习共产主义
黄日葵号宗阳,笔名一葵,1899年6月12日(农历端午节)出生在广西桂平一个书香世家。
与许多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青年一样,黄日葵曾东渡日本求学。1917年冬,未满18岁的黄日葵进入东京弘文学院求学,刻苦钻研日语、英文。当时国家贫弱,时局动荡,日本军国主义猖獗,中国青年想要在异国他乡拥有一张安静的书桌,并不容易。1918年5月,为实现救国救民理想,黄日葵罢学归国。
回国后,黄日葵活跃于归国学生在上海设立的“学生救国团总部”,发动群众性的反日爱国运动。这年秋天,他考入了北京大学预科。因参加爱国运动错过入学时间,被明令退学,1919年1月才得以恢复入学。
1919年至1924年,在北京大学求学的黄日葵,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从爱国学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的战士。
五四运动前夕,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的影响和启蒙下,不少进步知识分子走上了共产主义道路,黄日葵便是其中之一。
黄日葵与李大钊的结缘,早在加入国民杂志社之时。1918年10月20日,国民杂志社成立,黄日葵是该社的重要成员,李大钊被聘请为顾问,1919年2月,在李大钊的具体指导下,黄日葵发表了一万二千多字的 《东亚永久和平之基础》一文,揭露了1915 年以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指出日本只有放弃与中国、朝鲜的不平等条约,让朝鲜独立,把台湾归还中国,东亚才能永久和平。黄日葵认为,实现东亚永久和平,要靠各国人民自己,而不能指望欧美各国。对当时的形势,他有着清醒的认知,将一腔爱国热情化成警醒国人的文字。
在革命道路上,得遇导师李大钊,黄日葵十分高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认真钻研有关马克思主义学说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文章,开始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五四运动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时,32 名爱国学生被捕。黄日葵和邓中夏、高尚德等人加入北京大学学生干事会,积极营救被捕同学,并先后到天津、济南、武汉、南京、上海等地, 发动广大学生、工人、商人等举行声势浩大的罢课、罢工、罢市斗争。
坚定理想信念 传播革命火种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历经艰难探索,黄日葵抛弃了曾一度兴趣颇深的“新村主义",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
1919年7月, 他加入李大钊等创建的少年中国学会。翌年3月,又加入李大钊秘密组织的我国最早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开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比较系统的学习、研究和宣传。他在《少年中国》《国民》《新民国》等刊物上发表了许多很有见地的政论、散文、诗歌,为新文化运动助威,为“亢慕义”(英语communism的译音)呐喊。
1920年11月,黄日葵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上半年,他加入北京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共产党北京支部, 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之一。
作为首位广西籍共产党员,黄日葵把无产阶级革命的圣火传回广西, 照亮了在黑夜中摸索的八桂各族人民的前行之路。1923年,黄日葵和谭寿林、陈居玺等在北京的桂籍学生成立“新广西期成会”,经常分析广西的政局,探讨广西的出路,还创办《桂光》杂志,每期印两三千份,寄给广西各机关、团体、学校,向家乡人民传播革命思想。他还为广西培养革命力量,先后介绍在京的广西学子李文钊、谭寿林和陈居玺等先进分子加入了党团组织,为引导和推动他们日后成为广西革命的中坚力量作出了贡献。
远行游子奉命南归 培育八桂革命力量
1925年秋,南方的大革命运动迅猛发展,黄日葵被任命为共青团广东区委学生运动委员会书记,调到广东工作。1926年8月,黄日葵又从广东回广西工作。他被派任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政治部副主任,同时担任中共广东区委驻广西特派员并兼任中共南宁地委书记。他积极开展工运、农运,教育引导群众提高政治觉悟。
1925年,对于东兰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国民党右派势力和东兰土豪劣绅十分恐慌,进行残酷镇压,制造了“东兰惨案”。
1926年8月3日,梧州驻军与当地奸商勾结,不经审判就枪杀了三位与雇主发生劳资纠纷的工人,在广西引起民愤。
黄日葵回到广西后,于1926年9月,组织南宁各界万余人举行援助东兰农民大会,10月发动左派人士以国民党广西省党部、工人部等部的名义发表通电、宣言,控告右派势力摧残东兰农民运动和枪杀梧州三工人的罪行,迫使广西当局承认东兰农民运动合法和惩处制造“东兰惨案”、梧州三工人血案的肇事者。
在广西工作的日子虽然不长,但是黄日葵在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桂平、东兰、恩隆、奉议、南宁军分校等地方和单位相继建立了党支部,为中共广西区委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在黄日葵等人领导下,八桂大地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蓬勃发展。由于广西当局十分忌惮,1927年春, 广西当局把包括黄日葵在内的几十名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编成“慰问队”,以慰问北伐前线将士的名义,将他们“礼送出境”。北上途经平南县畅岩时,黄日葵曾赋诗抒怀:“五岳归来客,浩然游此山。岂无休影思,天意不容闲。”
在他的心中,早已抱定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信念,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1927年7月,受党组织指派,黄日葵赴南昌参与南昌起义的筹备工作,担任南昌起义领导机关革命委员会宣传委员会委员。起义失败后, 他转赴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28年夏,他不幸被上海工部局逮捕,经田汉保释出狱后流亡日本。
1930年春,黄日葵从日本回到上海后,虽身患重病,但仍坚持翻译了《俄罗斯文学史》,由泰东书局出版。12月20日,黄日葵这颗广西共产主义运动的启明星骤然陨落。(南宁市江南区纪委监委整理)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