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专项整治违规使用公务加油卡问题 从源头防范“车轮上的腐败”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陈光科 韦建军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1日 15:52 打印

  “今年1月至11月,全市共立案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06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52人。其中,查处私车公养问题19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5人,查处违规使用公务加油卡问题34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0人……”12月20日,河池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韦贤向委领导汇报开展违规使用公务加油卡整治工作时说。

 

  今年以来,河池市纪委监委聚焦群众关注的“公车私用”“私车公养”等突出问题,持续开展正风肃纪专项监督工作,创新监督方式, 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切实从源头上防范“车轮上的腐败”,不断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效。

 

强化政治引领,筑牢廉洁“思想防线”

 

  “‘车轮上的腐败’看得见、摸得着,是群众眼皮下的‘不正之风’,败坏了党风政风,损害了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要深刻认识违规使用公务加油卡不正之风的政治本质和政治危害。”今年初,河池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徐丹华指出,要根据自治区《关于加强新时代新征程作风建设确保“十四五”重大战略任务落实见效的意见》要求,把整治违规使用公务加油卡作为当前纠治“四风”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从源头上防范“车轮上的腐败”。

 

  根据市纪委常委会的安排部署,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及时牵头制定了《河池市开展违规使用公务加油卡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针对违规使用公务加油卡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方案明确时间节点、整治目标、整治重点、整治措施和整治要求,细化责任分工,确保每项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

 

加强监督检查,深入开展“专项整治”

 

  “你们单位的公务加油卡是怎么管理的?为何短时间内油卡消费超过两次?”日前,该市纪委监委根据收到的问题线索,到巴马瑶族自治县城建监察大队了解核实公务加油卡使用情况。

 

  经调查,该部门公车管理制度规范,每次加油有办公人员跟车加油并随身带回加油小票,未发现利用加油卡为其他车辆加油或购买其他商品的问题。

 

  “我们紧盯关键节点,把违规使用公务加油卡专项整治作为监督执纪的重要内容,坚持在元旦、春节、清明、五一、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开展明察暗访,进一步扩大监督范围。”韦贤介绍说。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专项整治过程中发现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等突出问题,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群众举报、媒体曝光以及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及时回应、坚决查处,严肃追责。

 

  该市纪委监委坚持将“三不”一体推进理念融入整治违规使用公务加油卡突出问题中。从今年11月开始,组织6个联合专项监督检查组深入全市11个县(区)及112个部门、24个市直单位开展监督检查,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和行业部门责任,督促各级各部门增强责任意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查阅台账资料、财务凭证,调取加油记录,查看公务用车轨迹信息、加油卡使用信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结合专项督查、巡察发现、信访举报开展整治工作,逐项梳理分析,发现问题23个,整改问题23个。

 

严肃执纪问责,压紧压实“两个责任”

 

  根治“车轮上的腐败”,必须管住权力,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源头上彻底铲除公车私用赖以生存的土壤。为此,该市纪委监委不断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和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责任。

 

  “我们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力、顶风违纪或者发生严重‘四风’问题的县(区)和单位,坚决‘一案双查’,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全市共查处私车公养问题19件,违规使用公务加油卡问题34件,有45人被党纪政务处分。

 

  在市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各部门落实好主体责任,扎紧制度笼子,堵塞监管漏洞,建立完善使用车辆审批报备、“一车一卡”加油登记、行驶维护记录等制度,加强对公务车辆及加油卡的使用管理。同时,全市公务车辆全部安装GPS,并将执法车辆燃油量与GPS监控相结合,实现定位监控全覆盖。对存在问题的部门,对应的纪检监察机关负责全程跟进、靠前监督,直至问题整改结束。

 

  “我们持续紧盯违规使用公务加油卡问题,督促各级党委(党组)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贯通组织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提升专项整治工作成效……”

 

  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重要论述,深刻认识不正之风的政治本质和政治危害,保持定力,久久为功,毫不松懈纠治“车轮上的腐败”,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坚决防止“四风”滋生蔓延。(河池市纪委监委)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