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党史故事|吴连英:单枪匹马劝降土匪200人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张玲 陈光科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1日 10:53 打印

  河池南丹县出了个女剿匪英雄,真了不起!

 

  1951年8月,广西军区召开的第二届庆功大会,共产党员吴连英荣获“剿匪英雄”光荣称号。

 

  1951年12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连环画《人民功臣——罗大嫂(吴连英)》以绘画的方式,记录了这位女剿匪英雄。

 

  吴连英(1915一1974),苗族,广西南丹县罗兰乡拉教屯(现属八圩瑶族乡关西村)人,因是罗家的媳妇,群众都称她为罗大嫂。

 

  吴连英很早就参与了南丹县剿匪武装工作,1951年1月吴连英正式加入了清匪反霸武装工作队,并在罗兰乡成立了第一个农会。吴连英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先后荣立大小功各2次,1951年8月当选为广西军区第二届庆功大会功臣代表,荣获“剿匪英雄”光荣称号,同年12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人民功臣——罗大嫂》的连环画,同月担任南丹县第二区(瑶寨)妇联主任。195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区委委员。

 

  吴连英曾单枪匹马,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劝降南丹当地土匪符代周200多人的故事广为流传。

 

  解放初期,在偏远的南丹县罗兰乡(现属八圩瑶族乡关西村)土匪残余分子还未完全清除,在当时的剿匪斗争中,吴连英与土匪恶霸斗智斗勇,浴血奋战,最终为当地扫清余匪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1年初,吴连英自告奋勇承担了劝降当地土匪符代周这项艰巨任务。她胆大心细,对此次劝降敌人进行了充分准备后,她带着区人民政府给符代周的《劝降书》,单枪匹马上了老鸦山,孤身一人深入虎穴。一进山门,匪窝里的土匪们手握枪支、横眉怒对一言不发地围了过来,此时虽鸦雀无声却已是杀气腾腾!

 

  吴连英早就料到敌人有此一招,她镇定自若地盯着匪首符代周眼睛,大笑道:“大队长近来可好? ”

 

  符代周色厉内荏喝问:“敢独自一人上山,你不怕死?”

 

  “我怕什么?区人民政府是我坚强的后盾。为表示共产党的诚意,我才坚持独自一人来劝你们。我要提醒你,蒋介石都垮了,你能顶得住? 摆在你们面前有一条活路,你看完书信再说。”吴连英不慌不忙地把《劝降书》递给符代周劝说道,“我们的政策从来是立功赎罪,向人民政府投降,可以从宽处理……”

 

  符代周听了吴连英的话,身体微微一颤。

 

  看到符代周有所动摇,吴连英连忙趁热打铁,面向在场的土匪大声说:“你们东躲西藏,缺吃少穿,要这样提心吊胆地过一辈子吗?不要害了自己又连累父母儿女……”

 

  吴连英的劝说讲到土匪们的心坎上,在场的土匪们纷纷小声议论着掂量着这条“出路”……

 

  符代周见众匪动摇了,他也开始犹豫起来,他用手一次次地摩挲着《劝降书》。思索许久后,他吞吞吐吐地问:“书信上说的都是真的吗?”

 

  “当然啦,共产党是最讲信用的!”吴连英坚定地说。

 

  “如果真如书信中说的,给予生路,我们愿意投降。”符代周终于下定了决心。

 

  就这样,吴连英不费一枪一弹,成功劝降了以符代周为首的近200人的土匪队伍,为清匪反霸扫除了一大障碍。

 

  ……

 

  1953年8月,吴连英参加和领导土地改革后,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她任公社党委委员。

 

  1962年冬精简机构,号召好党员好干部到生产第一线,12月底,吴连英主动回家从事农业生产,积极发展养猪养兔事业,被评为县先进生产者。

 

  1971年7月1日《新瑶寨报》第十四期以《养猪场里炼红心》为题,报道了吴连英为革命养猪的先进事迹。

 

  1974年3月,吴连英病故,终年59岁。(南丹县纪委监委 整理)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