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六中全会精神丨要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陶振辉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5日 13:28 打印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著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是什么、要干什么”既体现党的性质宗旨,又彰显党的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人是这样说的,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历史,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革命,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2003年抗击非典时,党中央就提出了“一定要切实把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可以说,每每在国难当头或历史危难之际,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发挥执政党的历史担当,才会被历史和人民选择。

 

“党是什么、要干什么”既赓续红色血脉,又引领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共产党人必须始终牢记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始终牢记从哪里来、是什么样、向何处去。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将精准脱贫列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攻坚战之一。2020年底,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党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决心,领导人民果断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在这场战役中,“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桂林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村民王德利激动地对他说:“总书记,您平时这么忙,还来看我们,真的感谢您。”总书记回答:“我忙就是忙这些事,‘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宣布,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我国在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正是充分发挥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实践一再证明,百年风雨,沧桑巨变,尽管时代在变,但不变的始终是共产党人对初心的坚守、对使命的担当。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

 

“党是什么、要干什么”既要永葆先进,又要务实创新。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获得,归根结底是因为党具有先进性。早在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为防止革命胜利后党的干部思想松懈、作风下滑等问题,毛泽东同志就有预见性地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这一思想始终激励着全党永远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实践证明,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非常及时,也非常正确。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一定要继续考出好成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从过去一百年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可见,中国共产党是在不断回应时代问题的过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但是,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要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永葆先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民有所需,党有所应!中国共产党要保持其先进性以巩固执政地位,就需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时刻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精神状态,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以更加务实创新的举措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党是什么、要干什么”既要统筹国内,更要胸怀天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中国自身的繁荣昌盛,也需要国际环境的和谐稳定。我们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的同时,也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过程中,积累了十个方面的宝贵历史经验,其一就是“坚持胸怀天下”。一百年来,我们党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此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在国际社会中被普遍接受,成为处理不同社会和政治制度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为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党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等,为世界实现共同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只要我们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不依附别人,不掠夺别人,永远不称霸,就一定能够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这是我们党再次表明了对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立场和决心,彰显了大国担当,正以胸怀天下的气魄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河池市纪委监委)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