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在党50年|张成富:一颗红心永远向党
张成富,1932年5月出生于广西蒙山县杜莫乡张村(现荔浦市杜莫镇张村),194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蒙山县委政策研究室主任,蒙山县委办公室副主任、主任,蒙山县第二届政协副主席兼统战部部长,蒙山县委调研员等职,1992年10月离休。
如今已90岁高龄的张成富,作为中共荔蒙特支唯一健在的地下党员,他始终忠诚向党、初心不改,用坚韧与执着坚守理想信念,继续书写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
1948年,16岁的张成富从蒙山县中学毕业回到老家杜莫。当时,在杜莫一带,活跃着一支中共地下党组织——中共荔蒙特支。以张村小学教师身份作掩护的陈祖才,就是中共荔蒙特支副书记。
“我有事不能在这里当老师了,你能不能来顶替我?”张成富回到村里不久,陈祖才老师一语双关地问他。
尽管这时张成富还不知道陈祖才的真实身份,然而,读书时代就追求进步的张成富,没有犹豫就答应了他提出“顶替”的要求。
当时的张村小学设在一座庙里,条件非常艰苦。在陈祖才的介绍下,张成富就搬来跟庙里的“庙祝”兼“村丁”张先珏“搭伙”。
张成富没有辜负这位实质上的革命引路人颇具深意的“搭伙”安排。原来,张先珏也是中共地下党员。
“我知道穷人为什么穷了,是那些土豪劣绅压榨他们的劳动血汗。”张成富看了张先珏给他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进步书报后,就主动地跟他谈自己的感受。
自此,张成富的心中仿佛有一团“火”,一心想着怎么像书中的共产党人那样,为受到压迫剥削的劳苦群众做点事情。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已经在张成富那颗年轻的心中开始生根发芽。
1949年3月,张成富在张先珏的介绍下,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随后,张成富积极发展组织,并担任张村团支部书记。在他的影响下,邻近乡镇纷纷成立团支部,革命力量得到壮大。同年9月,张成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带领着青年团开展游击战。
“没有经费,就自筹;没有弹药,就想办法从敌人那里‘拿’。”有一次,张成富和战友们从国民党反动派巡逻队手中智取了10支步枪、5条土枪及一批弹药。张成富跟着游击队打了很多胜仗。当地解放后,他又多次参加剿匪战斗并立功。后来,张成富荣获“开国将士”勋章。
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60年代初,张成富的岗位、职务出现了多次变动,无论是在偏远的乡村小学当老师,还是做粮仓管理员,到铁路建设工地搞施工,他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巨大的工作热情,一心一意地为党工作,毫不在乎个人得失、名利地位。
在张成富担任过的职务中,“县委办公室主任”是时间最长的一个,其间先后轮换了八位县委书记。“张主任,那么多次的招工招干指标,怎么也给你爱人安排一次指标吧?”面对本来可以让家属得到的机会,张成富多次主动放弃,很多干部对此表示不可理解,亲戚们也认为他傻得不行,张成富总是一笑置之,把机会让给其他人。
后来,他担任县政协副主席,一如既往严于律己,在对待家属子女方面更是严格要求,鼓励他们自力更生,不得利用领导干部家属的名义谋取任何私利。
1992年,张成富离休之前,他住着组织上安排的一套三房一厅住房。办理离休手续之后,县里调来的一位外地的领导干部没有房子住,张成富知道这个情况后,主动把自己住的三房一厅让给了这位领导,他搬回乡下老家,跟儿子住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干部们无不表示敬仰有加。
岁月沧桑不改初心,一颗红心永远向党。2021 年6月,张成富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后表示,将继续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今,耳聪目明、手脚灵便的他,依然一如既往地去往居住地附近的革命纪念地,给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们讲红色故事,不断奉献自己的光和热。(蒙山县纪委监委)
张成富佩戴“开国将士”勋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林志清/摄)
编辑:劳宛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