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调查研究好作风——读《习近平在福建》有感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刘梦云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4日 08:29 打印

  《习近平在福建》一书再现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期间务实为民、心系群众的领导风范。通过阅读学习,被采访实录中的一个个生动故事和场景所打动,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习近平同志重视调研、躬行调研工作的优良作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多次反复强调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做好调查研究这一“基本功”,并一以贯之地躬行调研,以上率下,推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坚持先调研后决策,没有调研就不要决策”“把调研重心放在困难地区,关注关心困难群众”“直接接触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排忧解难”“随机调研”等等,是书中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潘征回忆习近平同志调研工作的体会。


  习近平同志任福建省省长时,正值世纪之交,得益于改革开放,福建全省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全国第22位上升到1999年的第11位。为了抓好新世纪的经济工作,习近平同志把主要精力放在决策前的调查、分析、论证上。2000年上半年,习近平同志多次前往泉州、福州、厦门等地专题调研,前瞻性地提出福建经济结构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着力“调快、调大、调高、调新、调优、调活”,提高全省经济综合竞争力。


  此外,习近平同志还对贫困地区尤其关心,并挂钩了平潭县和政和县。平潭是一个海岛,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和省里工作期间,总共去过平潭20次。政和县当时也是一个穷县,“招待所里的被子很旧,硬得很,不暖和,晚上睡觉还被冻醒过。但习近平同志从没嫌弃那里的条件,经常去调研并帮助县里解决实际困难。”潘征回忆道。


  为了接触普通百姓,了解群众需求,习近平同志周末有时会抽出时间去福州鼓山登山。他常说,老百姓经常去的地方,我们也要去看看有什么需求。在鼓山上,习近平召开现场办公会,帮助群众修建登山道、安装路灯。现在的鼓山仍是福州市民最爱去的休闲健身地方之一。


  习近平同志很善于借助媒体记者和专家智囊的力量调研,经常根据工作需要邀请一些中央媒体的记者来参加省政府的重要活动,包括他自己的调研活动。习近平同志说,请媒体记者来,一则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省情,了解省政府的工作;二则可以请他们帮助出些点子,提些意见,助推工作。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在调研上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他不仅重视调研、躬行调研,而且讲究科学调研、高效调研,这些成为习近平同志在福建领导实践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由此联想到,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曾在《浙江日报》的“之江新语”专栏发表评论文章《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阐述了调查研究的重大意义,针对性地提出了做好调查研究的“五字诀”,即“深、实、细、准、效”。


  注重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员干事创业的基本功。虽然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人人皆知,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领导干部态度不正、作风不实、方法不准,不但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会增加决策失误的风险。


  有个比喻,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好的决策并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得来的,必须在事前将调查研究工作做仔细做扎实。只有深入基层、了解实情,经常走出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才能抓住和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南宁市纪委监委)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