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县严把监督执纪“第一道关卡” 提高问题线索处置质量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张玲 陈光科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0日 16:32 打印

  “截至12月1日,我们共收集到问题线索95件,处置问题线索95件,其中了结84件,转立案11件,全面完成了问题线索清零工作!”日前,南丹县纪委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干部黄婵婵在该县案件管理工作汇报会上说。

 

  今年以来,南丹县纪委监委坚持“实事求是、不枉不纵”的原则,以“案结事了、化解矛盾、群众满意”为目标,通过清理积压问题线索、规范问题线索甄别处置、源头治理,不断提高线索处置效率和质量,有效确保问题线索“件件有落实,事事有结果”。

 

  问题线索管理是监督执纪工作的源头和基础,能否把好监督执纪的“第一道关卡”,关乎反腐败工作成效的高低。“积压问题线索往往有时间跨度长、处理难度大、案情复杂、久拖未决等特点,要清除这一‘老病灶’,必须先摸清底数、掌握实情,才能有的放矢,有效化解……”该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田仁松对办案工作人员提出明确要求。  

 

  今年9月至11月,该县纪委监委综合运用全面排查、集中攻坚、集体研究等办法,对积压问题线索开展清零行动。对信访举报、上级督办、巡视巡察移交等问题线索进行拉网式梳理排查,对未办结的线索进行全面梳理,列出未办结问题线索清单3个,确保底数清、情况明、不重不漏,有的放矢;集中5个纪检监察室、14个派驻(出)纪检监察组、11个乡镇的纪检监察干部力量,在认真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对任务进行分解,做到责任明确到人,办结明确到天;对矛盾集中、诉求多元、久诉不息的重点问题线索,做到集体研究、一案一策、找准症结、精准发力、精准查处,截至12月1日,实现积压问题线索全部清零。

 

  如何处置日常收到的问题线索?怎样保证问题线索处置规范有效运行?为高效处置问题线索,该县纪委监委通过建立线索管理台账、规范分类办理、召开分析研判会等方式,确保问题线索处置规范高效运转。

 

  “我们建立了5个线索管理台账,详细记录问题线索处置的交办时间、承办部门、办理方式、进展情况等,采用专人催办的形式对照台账进行跟踪督办,及时掌握问题线索的办理进展,严防压件不核、久拖不办等问题。” 田仁松说。

 

  该县规范分类办理,对实名举报、群众反映强烈的25个问题线索及时处理、优先处置。共召开11次集体分析研判会,综合分析被反映人所在单位的政治生态、个人一贯表现、问题线索性质以及可查性等因素的基础上,实事求是提出问题线索处置意见,提高发现问题线索的精准度。

 

  为抓好“源头治理”促进“标本兼治”,该县及时总结提炼化解问题线索的工作经验,形成了“三沟通、两联动、一预警”机制。建立受理、调查、反馈“三沟通”机制,加强与举报人联系和沟通,提高初信初访质量;建立纪检监察机关内部联动和与部门单位外部联动“两联动”机制,形成联动处置工作格局;建立“预警机制”,对即将到期未上报办理情况的以督办函形式及时沟通提醒,对超期未办结的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约谈相关负责人,对无理由逾期不办、久拖不决的,严肃追责问责,确保问题线索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声。 (南丹县纪委监委)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