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党史故事|过境瑶乡神秘人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09日 19:00 打印

  解放前,瑶族人民一直以来受尽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瑶区的经济极端落后,生产处于刀耕火种的状态。在国民党统治时,由于反动的统治阶级实行大汉族主义,瑶民受的压迫更为惨重,生活痛苦不堪,自然灾害和疾病常威胁着他们,加上繁重的苛捐杂税,他们在死亡线上挣扎,生存越来越困难。

 

  1930年,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武装起义的地区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范围,包括了江西、福建、湖北、安徽、河南、广东、浙江各省,以及广西左右江两岸。与此同时,党在国民党统治地区的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也开展起来了。“星星之火”已经发展为燎原之势。随后,党又派遣干部到广西、贵州各地进行组织工作。因之,闭塞而沉睡的桐木江、盐塘一带山区,也开始传来了革命的讯息。特别是1931年邓小平、张云逸率领红七军北上,经过全州和灌阳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的革命宣传,对瑶民的启发和影响非常大。为了反抗国民党的民族歧视和压迫,1932年10月,桂北桐木江、盐塘山区的瑶族人民,带头举行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武装起义,起义军首领凤福山、侯宗保、凤福林等人,率领7千瑶民武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灌阳县罗家坪、黄牛市等重镇,起义的规模迅速扩大到兴安、全县、灌阳、龙胜,以及湖南道州、永明、江华各县。当时广西军阀恐慌万分,派出省参议长蒋伯文等人与瑶民求和,趁机调兵遣将,翌年2月,集中了桂北各县反动民团和廖磊第七军十九师全部,分兵进行“围剿”。英勇的瑶族人民,用自己缴获的武器和亲手铸成的刀剑,与国民党军浴血苦战,战斗一直进行到一九三三年四月,在国民党飞机、机枪、大炮的血腥镇压之下,桂北瑶民起义告以失败。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瑶族人民得到了锻炼,吸取了教训,它为反抗民族压迫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影响深远。在当地老百姓中流传,这次起义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影响。

 

  据说起义前有一天,西山盐塘村来了五个过路人,过路人在言谈之中,表现出真诚、和善。在当时从外边来到瑶寨里的人,往往是欺骗和敲诈,这些人居然如此和善,引起瑶民极大兴趣。他们便找来当地颇有威望的凤福山来相见。凤福山一到,五个人之中有一位高个子的人站起来说道:“我姓王,叫王延清,路过此地因天色已晚,想借宿一夜。”凤福山见此人谈吐不凡,又彬彬有礼,心想准是一个跑江湖的,于是就请到家里以酒肉相待。酒饭之后,凤福山向王延清叙述起瑶民的苦楚,王表示极为同情,然后说道:“苦日子快到头了。”凤福山听到这句话感到十分宽慰,接着说:“王先生,看得出你是一位有学问的人。听说江西那边闹革命,有苏维埃政府和红军,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各民族一律平等,这可是真的吗?”王延清见到此地瑶民生活非常痛苦,又从凤福山所说的话里看出了瑶民的真正愿望,于是沉思了一会说道:“凤先生,我就是从江西来的,到贵州去,你们需要什么吗?”凤福山听说王延清就是江西来的,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连连问道:“那么你也是共产党吗?”王延清微笑点头“是的,我是共产党人”。凤福山这时又惊又喜地拉住王延清的手说:“好!好!这太好了!我们需要的就是下山,在山上我们的生活太苦了。”接着,王延清向凤福山讲了很多有关民族平等、打土豪分田地、组织武装闹革命的道理,谈话一直进行到深夜。凤福山仔细的听着王延清的讲解,不停地点头,不断地叫好,一夜之间,他好像懂得了很多事情,他懂得了想过好日子,只有跟着共产党走,组织起武装去反抗国民党,苦日子才会有尽头,否则苦日子是不会有头的。由于他极度兴奋,一夜也没有睡着觉。

 

  第二天清早,凤福山依依不舍的送走了王延清等人。他把昨夜从王延清那里听来的革命道理,首先告诉了他的侄子凤福林。这件振奋人心的事情,一传十,十传百,像春风一样迅速传遍了整个盐塘、桐木江一带山区,沉睡的瑶胞居住区立即沸腾起来。

 

  当时瑶民生活困苦已极。面对着这种压迫,略有觉醒了的瑶族人开始明白,想过好日子,大家就应当齐心合力,组织起来,拿上刀枪与团绅们去拼,否则瑶族人民是不会有出路的。鉴于这种情况,凤福山便和凤福林商议:眼下在各村寨中议论着的关于江西毛泽东闹革命的消息是组织起义的良好时机。这样他们便决定在桐木江一带组织瑶民起义。

 

  为准备起义,凤福山以瑶民团董的身份在桐木江的大田召开了第一次会议。远近瑶寨的中心人参加了这一会议。会上凤福山把瑶民生活困苦的来源是国民党政府团绅剥削压榨所造成的这一道理作了讲话,同时提出只要大家组织起来,同心合力和外省一样,去反抗他们才会有路可走,所以他请大家来研究是否也组织起义?各中心人听后经过讨论,一致称赞,他们说:“对,要闹革命,我们要过着像人一样的生活。”凤福山又提出:“要干就要干到底,只靠少部分力量是不行的,请大家回去告诉各村寨中的瑶民。”为了拥护共产党和红军,规定了起义时的旗巾和徽章一律用红色。最后推选凤福山为起义首领,以盐塘、桐木江为起义地点。

 

  1932年10月26日,各地瑶民起义者7000多人集聚五岭山下盐田源的五龙庙祭旗。推举凤福山为大总统,梁赢海、凤宝山为总统,并贴出起义布告。起义队伍汇合了龙胜、灵川、永福、荔甫、平乐、百寿、蒙山、恭城和象县及湖南永明、江华、道县等地区人民,纵横千里。参加的有瑶族、僮族、汉族人民共约三万多人。在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下,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在广西各族人民的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灌阳县纪委监委 整理)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