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六中全会精神|传承建党精神 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我们党走过百年光辉历程的重大时刻、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党中央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纪检监察干部作为维护党章党纪的扛旗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要紧跟习近平总书记思想步伐,把伟大建党精神全力贯注下去、持续发扬光大,跑出奋进新时代的“加速度”。
传承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我党建党之初,中国正处于暗无天日的漫漫长夜。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救中国,做了很多次尝试。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企图通过维新变法的手段,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以孙中山为代表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通过武装暴动,建立民主共和国;还有一小部分中间路线支持者,如邓演达等,主张建立资产阶级联合政权。但是他们都未给这片土地带来希望的曙光。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所见之处尽是满目疮痍。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谁曾看好过中国共产党?南湖红船的存在,也说明我党建立时连一个安稳的容身之处都没有,只能在船上“流动开会”。“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那一代的共产党人正是如此,冒着帝国主义的打压,忍着生活上的困顿,为党的事业宣传、奔走,建党之苦可见一斑。然而,中国共产党在最为黑暗困顿情况下,带领人民走出黑暗,成功翻身做了主人。
传承建党精神,不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沐风栉雨,为人民谋幸福、求解放,越过“急流险滩”,躲过“惊涛骇浪”,而今已踏上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消除贫困也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特别关切。到2021年,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1954年6月,毛泽东同志曾这样提出过问题:“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以史为鉴,不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很快有了中国历史上的无数个第一:生产出第一架飞机、第一辆汽车、第一台拖拉机,自行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先后爆炸成功......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牢记使命担当,延续党的精神,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尽心尽责为人民谋福利,在躬身实践中彰显自身价值。
传承建党精神,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新的征程已经开启,作为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干部,要把党的宝贵经验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聚焦主责主业,把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提高政治站位,提高政治监督的能力和水平,依规依纪依法监督。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惩治腐败,对发现的问题和线索,发现即查、露头就打,不断加大对违纪违法行为和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做到失责必问、问责必严,让纪律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在监督执纪问责的同时,坚持“打扫庭院”不护短,“刀刃向内”不护犊,对执纪违纪、执法违法者坚决查处,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忠诚干净担当、专业化能力强、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用铁的手腕推动从严治党,推进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融安县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