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党史故事|桂北人民支援红军突破湘江防线
87年前发生在广西桂北的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历史事件。
桂北人民踊跃参军、支前,为中央红军突破湘江防线作出了贡献。
“老乡,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我们要过湘江,请问往哪儿走啊?”在广西北部的兴安县,长征中的红军侦察部队向当地老乡问路。老乡听说是自己的队伍,便很高兴地充当向导,带领部队前进。
1934年10月,党中央和红军总部从瑞金出发,率中央红军主力及后方机关共8万多人,开始长征。在突破国民党反动派设置的三道封锁线后,于11月26日进入广西地域。
广西是少数民族居住区,山高林密、沟壑纵横、易守难攻。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危急情况下,中央红军决定突破湘江到湘西,去与任弼时、贺龙领导的红二、六军团会合。
中央红军知道要突破湘江,必须得到老百姓的支持。所以,在途经桂北的长征路上深入宣传发动群众,使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上层人士了解党和红军的主张;红军关心群众利益,办了很多好事实事,深得人民群众拥护。1934年12月10日,中央纵队住宿的村寨遭敌人纵火焚烧,红军派出部队救火,保住了村寨和鼓楼,惩办了纵火犯,接济了受损失的群众,群众很满意;红军尊重各族群众的风俗习惯,严格执行红军纪律和民族政策,真情团结各民族同胞;红军支持少数民族的革命斗争,帮助他们镇压地主恶霸,组建自己的武装。
这些措施,使各族同胞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才是他们的大救星,红军才真正是自己的队伍,是为老百姓谋利益的。于是,他们哪怕是丢掉性命也要以实际行动来支援红军。
兴安县界首镇有一片古树林便于隐藏部队,当地老百姓便主动找到红军,让红军隐蔽在这片树林里,避免了更大的伤亡。
许多青年为红军为人民利益而拼死搏斗的精神所感动,纷纷告别亲人参加红军、投入战斗,壮大了红军的力量。
有不少红军战士在战斗中负伤,村民冒着危险把他们从战场上抬下来,送到村里安全的地方抢救。
在湘江战役最惨烈的新圩阻击战、脚山铺阻击战和光华铺阻击战阶段,桂北人民不怕牺牲积极支援红军。他们有的帮助筹粮筹款,有的腾出自己的房屋给红军做指挥部或者安置伤员,有的卸下自己家的门板改装成担架运送伤员,有的为前线送饭送水,有的为红军引路当向导,有的帮助红军砍竹子、扎竹排、架浮桥、修道路,使红军能够顺利渡过湘江。
就是在中央红军渡过湘江、离开桂北地区以后,当地人民群众不顾危险做好善后工作。他们收治、安置伤员,照顾离散掉队的红军指战员,主动埋葬好牺牲的红军指战员。
湘江战役,红军以损失过半的沉重代价,打破了蒋介石企图将红军消灭在湘江两岸的美梦,保存了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
桂北的英雄儿女在支援红军中,有的负伤、有的光荣牺牲、有的遭到迫害。
茫茫大地作证,滔滔湘江作证,这就是可敬可亲的桂北人民。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桂北人民支援中央红军突破湘江的故事告诉人们,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艰难困苦,不断取得胜利。(南宁市良庆区纪委监委 根据广西党史资料整理)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