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六中全会精神丨驰而不息推进作风建设 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要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做到难不住、压不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持续聚焦违背党的性质宗旨、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驰而不息推进作风建设,才能持续擦亮作风建设这张“金色名片”,才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推进作风建设,要持之以恒纠“四风”。“四风”问题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历来是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2012年12月4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由此,全面从严治党从中央八项规定破题,不断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涤荡痼疾、扫除积弊,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社风民风为之一振。但是,“四风”问题积习甚深,纠风之难可想而知,反“四风”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而“十四五”规划既是从持久战角度着眼制定的一个中长期规划,又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继脱贫攻坚之后的一场大硬仗,要求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要求作风更加过硬。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这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一旦脱离群众,我们党就会失去生命力。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重要论述,深刻认识不正之风的政治本质和政治危害,保持定力,久久为功,毫不松懈纠治“四风”,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坚决防止“四风”滋生蔓延。
推进作风建设,要靶向施治重“落实”。对新时代新阶段如何推进作风建设,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让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不断充盈。在党中央持之以恒纠治“四风”的高压态势之下,一些问题改头换面、潜入地下,成为“四风”反弹回潮的重大隐患。要让新风正气不断充盈,重在落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初心使命的高度,紧盯改头换面的隐形变异“四风”,对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坚持露头就打、严肃执纪问责,坚持深挖细查、靶向施治,以铁的纪律保证作风建设。必须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深入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坚决杜绝“已经严到位、严到底、严到头了”的念头。必须坚持从政治上看作风问题,保持严的主基调,一锤接着一锤敲,对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奢侈浪费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行为扭住不放、寸步不让,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不断把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清单”变成自己的“履职清单”,以钉钉子精神驰而不息推进作风建设,不断巩固拓展纠治成果。
推进作风建设,要激浊扬清树“新风”。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作风建设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主动从我们党百年历史中汲取加强作风建设的智慧和力量,在新征程新时代中继承和弘扬好弘扬对党忠诚、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等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河池是广西农民运动的发祥地,是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全市11个县(区)均被列为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要深入挖掘和弘扬“对党忠诚,一心为民;追求真理,百折不挠;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拔群精神”,以红色故事、红色文化开展培根铸魂的理想信念教育,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引导党员干部严以律己、从严治家,以纯正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要坚持“三不”一体推进,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不断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确保管出习惯、抓出成效、化风成俗。要筑牢党员干部家庭“防腐墙”,按照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党员干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意见》,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广泛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汇聚起亿万家庭的力量,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作者系河池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