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故事|“实在人”韦阿姨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欧珠乐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06日 12:44 打印

“韦阿姨,辛苦你了,每天都把办公室收拾得这么干净,谢谢呀!”

 

“不用这么说的,我来做这份工是领工资的,这是我该做的事,谢什么。”

 

刚到柳南区太阳村镇和平村驻村,我就注意到了每天来办公室打扫卫生的这个阿姨,她面容清瘦,但双目有神,虽然不怎么爱说话,干起活来却一点也不含糊。来村里上班时她总穿着一件清洁服,熟练地把办公桌上杂乱的物品收拾得井然有序,然后开始用扫把将地上的灰尘扫过一遍,最后用拖把将地板拖得光洁如新。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阿姨每次来擦桌子时,都要把我的鼠标垫给拿开,桌面上每一处角落她都要保证自己能够擦干净,其他的犄角旮旯自不必说。

 

每次阿姨擦完我的工位,我都会向她道一声感谢,而她的回答也总是不卑不亢,既不掩饰现实需要,又体现了敬业态度,我心里不禁给韦阿姨贴上了一个“实在人”的“标签”。

 

作为一名驻村的纪检监察干部,听民声,知民情,解民忧便成为驻村的日常工作。和平村3户脱贫户和1户监测户自然就是我入户走访的第一站。当我到达岭背屯脱贫户李贵福家门口时,拨通了他们家的电话,手机里传来一个似曾相识的声音。

 

“喂,哪位?有什么事吗?”

 

“你好,我是村委的工作人员,想来看一下你家里现在的情况。”

 

“我在马路下的溪边洗东西,你等一下我。”

 

我寻思着小溪也不远,便循声而去。溪边一个瘦小的身躯正蹲在那里清洗着竹簸箕里的红薯,正是韦阿姨,此刻我才知道她是我要走访的脱贫对象之一。

 

韦阿姨见我来了,忙提起一簸箕红薯走了过来。我注意到簸箕里渗出的溪水正滴在韦阿姨的裤腿上,我正想搭把手,韦阿姨笑着说:“我们庄稼人干农活习惯了,你们刚毕业的大学生没经验,又脏又湿,我自己来就行。”

 

进入韦阿姨家中,本不大的过道里还堆着刚剁好的菜叶作为鸡食。

 

“阿姨,你家里的鸡鸭一只只肥噜噜的,家里人有口福呀!”我打趣道。

 

“家里面养了十几只鸡鸭,鸭苗是政府送的,我就拿回来养到这么肥,可以卖也可以留着,养点鸡鸭才有过日子的感觉。”谈到这里韦阿姨的话匣子似乎打开了许多。

 

“以前啊,我们没房子住,我弟弟来了就哭,说老姐的生活太困难了,一定要帮我们把新房子盖好。那时候我和我老公还能干点重活,咬咬牙努力攒钱,2013年也把房子建起来了。我们2016年脱贫后,村委为我提供了一份比较稳定的保洁工作,我老公负责巡河工作也有收入了。”韦阿姨告诉我。

 

当我问到现在家里还有什么困难时,韦阿姨说:“有一说一,困难家家户户都会有点,我老公有胃病每个月都要吃药,但家里面有低保、稳岗补助、农业产业扶贫奖补等,我们两口子也有工资了,日子还是比以前好很多。我也不奢求什么,家里面无病无灾就行,我对现在的生活已经感到很满足了。”

 

韦阿姨谈到了钱,也不掩饰自己家的困难。人民是实在的,一日三餐、喂养的鸡鸭、地里的农活。生活正是由这些琐碎和对未来美好的盼头组成,钱花在实处,生活一步步走得踏实。在基层有很多人像韦阿姨这样,虽然生活刚达到小康水平,但他们还是愿意去通过自己的踏实的劳动来创造幸福生活,而不是单纯地“等、靠、要”。才入户走访两天,我就深切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不容易,尚未成形的中药种植合作社、犹待开荒平整的耕地、因病返贫的风险抵御……都需要我们基层工作者去奉献智慧和力量。

 

在准备告别韦阿姨时,正好到了中午下班时间,韦阿姨再三挽留一起吃个午饭再走。我实在不好意思给她添麻烦,最终还是婉拒了韦阿姨的好意。韦阿姨从桌上抓了两包别人送给她的饼干塞给我在路上吃。一直以来她给我的感觉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但是她会通过行动让你感受到农村人朴实的情感。正如她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工作,但每次都不会略过鼠标垫下的灰尘。基层群众工作也应如此“实在”,不放过每一处细节,对待好每一件琐事,把小事做实,把实事做好,一枝一叶总关情,让更多像韦阿姨这样的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驻村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得以彰显。

 

离开韦阿姨家,骑着小电驴行驶在洒满暖阳的乡间小路上,脑海中忽然浮现上周参加选调生培训班时同样有驻村工作经历的荣城同志所撰写的一副对联——

 

初登小亭,满眼青山绿水;心系百姓,莫嫌鸡毛蒜皮。(柳州市柳南区纪委监委)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