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在党50年 | 田应高:传道授业三十六载 无私奉献显大爱
田应高出生于1942年。当时社会动乱,父亲因为害怕被抓壮丁,常年在外躲避,全靠母亲含辛茹苦的供养7个兄弟姐妹长大。解放之后,其父亲参加农会,在家乡教群众唱红歌,宣传党的政策。在父亲的影响下,田应高从小就立志加入共产党。
由于他学习勤奋,工作有热情,1966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7年,田应高在乐业简师班毕业后被分配到花坪镇运赖村陇浩屯担任小学教师。来到偏远的山村任教,教学条件艰苦不言而喻。
陇浩屯属于壮族居住地区,如果用汉语教学,很多学生都听不懂,为了能上好课,田应高利用下课时间与群众学习壮语,在上课的时候,先用壮语翻译,方便学生理解课本上的知识,然后再教孩子们学习汉语。当时田应高居住在群众家,生活条件很艰苦,经常饿肚子,但一想到革命先辈的事迹,他总觉得当前自己吃的苦不算什么,总能克服困难,不断的坚持教学。
刚去陇浩屯小学的时候,学校只有10多名学生,学生少的原因之一是陇浩屯小学所在地左右两边有两条河,阻拦了周边的学生的求学之路,许多家长担心学生上学的安危,不愿让自家的孩子到陇浩屯小学读书。为了解决周边学生安全上学的问题,他每天上学放学都会到河边背学生过河,用自己的身体为孩子建起一座求学的桥梁。正因为田应高的辛勤付出,陇浩小学的学生从10多人增加到30多人,也因为他无私地将宝贵的文化知识传授给大山深处的孩子们,照亮他们走出大山摆脱贫困的前行之路,田应高受到了当地群众们的欢迎和爱戴。
后来,根据组织安排,田应高回到自己的家乡甘田镇达道村小牛洞屯任教。当时家乡的校舍上漏下湿、不蔽风雨,教学环境极差,老师不能正常授课,学生也无法正常听课。为了解决眼前的困难,田应高在自己家腾出一间大房子让学生上课,把自己家变成临时的学校。同时,他发动周边的群众捐款捐物,重新修缮学校,建设篮球场等等,为教学环境的改善亲力亲为。
当时,有的学生家里面穷,买不起笔和书本,田应高就自己花钱买来发给学生。他经常说:“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有耐心,要对他们付出无私的爱,才对得起老师这份职业,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身份。”
田应高从1967年担任教师以来,因工作需要,组织先后安排其在乐业县四个乡镇多个村屯任教,直至2003年退休。他在三尺讲台日复一日地传道授业三十六载,为乡村教育事业奉献了一辈子,谈起过往,田应高百感交集,热泪盈眶。
退休在家多年的田应高,仍然不忘党恩,他经常对自己的后辈们说:“我生在旧社会,是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我才有了上学的机会,才有今天的好生活,永远都不要忘记党。”
今年6月,田应高获得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这份特殊的荣誉。(乐业县纪委监委)
田应高佩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