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区破解“多头监督”问题 推动监督工作减负增效
“对一些社区,我们督查考评办前脚刚督完,纪委紧跟着又去检查,无形中加重了基层一线人员的负担,也造成监督资源的浪费。”近日,在兴宁区构建大监督格局工作研讨会上,城区督查考评办直接指出了创城监督存在的梗阻问题。
为了解决“多头监督”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轻负担,南宁市兴宁区纪委监委与兴宁区督查考评办建立了定期会商研讨机制,并联合印发《兴宁区纪检监察机关与督查考评部门协作配合工作办法(试行)》,明确了“监督会商”“监督通报约谈”“问题线索移送”“监督结果运用”“工作联络保障”等5个方面工作措施,着力加强沟通协作,推动监督成果共享。
构建大监督格局就是要起到“1+1>2”的效果。南宁市兴宁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区安排监督推进的重点项目重点任务多,时间紧、任务重,建立监督部门联商联动机制,一方面解决了监督力量薄弱分散的问题,另一方面避免了同一阶段对同一领域、同一对象、同一问题重复进行督查的问题,让基层集中时间精力放在落实工作上。
前去督查的部门和次数少了,但要求却更严了。兴宁区采取“定期报送情况+现场督查”的方式,对城区有关重点项目重点工作严密跟踪督办,督查结果以督办函、提醒函的方式予以反馈,对进度滞后、整改不到位、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严肃追究责任。与此同时,将监督检查情况同步反馈城区督查考评办,由其在绩效考评中进行扣分运用。
据统计,今年10月以来,围绕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开展联合督查8次,涉及项目(企业)20个(家),提出问题及意见建议39条;开展疫情防控、创文明城等监督46次,发出督办函、提醒函19件次,推动问题整改82个;点名通报创城工作作风不实、违反工作纪律等问题6人;对燕子岭社区、五塘社区等疫情防控不力问题立案4人,点名通报单位8个,涉及责任人17名,形成强有力的监督效果。(南宁市兴宁区纪委监委)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