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督办“问题清单”变“满意清单”
今年来,巴马瑶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发现,一些乡镇和职能部门存在对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落实整改不力的情况。据统计,今年县纪委监委通过监督清单部署任务51项,截至目前共开展日常监督检查628余次,发现并要求整改各类苗头性问题307项,但部分问题反馈后,乡镇或相关职能部门没有及时解决,一拖再拖,甚至不了了之。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监督检查的实效性。
如何在开展有效监督的同时,对监督发现问题进行督办整改?
针对这个问题,巴马瑶族自治县纪委监委不断进行探索,把督促整改作为强化政治监督和做实日常监督的重要抓手,对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进行督办,将“问题清单”变为“满意清单”。
今年8月,该县纪委监委监督检查组会同燕洞镇纪委在该镇岩廷村那洋屯开展乡村振兴项目日常监督,收到群众反映的两个问题:一是该屯供水工程基建和设备安装已完工,但是供电所未及时供电,项目没有发挥效益;二是由于双胞胎养殖项目建设需要,几年前对项目涉及田地进行了土地流转,但部分农户的青苗补偿款至今一直没有落实到位,群众意见很大。
了解相关情况后,检查组将问题反馈给村“两委”班子和镇相关部门,要求及时协调解决,并由镇纪委跟踪督办。但问题反馈一个月后,该镇纪委在回访中发现群众所反映的问题依旧未得到解决。针对该情况,燕洞镇纪委立即向村“两委”和镇项目办下发督办卡,详列反映问题内容,明确承办单位、承办责任人及联系电话、承办时限,写上督办人、联系电话及督办纪律等多项内容,并要求15天内完成。
督办卡下发三日后,岩廷村委就整理出了未获青苗补偿的明细表并上报镇人民政府,后续的补偿工作也在跟进,补偿款将于近日发放到农户手中。一个星期后,那洋屯供水项目也完成接电工作并正式投入使用。群众反映的问题都已得到解决。
“督办卡作为督促问题整改的一种方式,有存根联、承办单位联、群众保存联、回访联等四联。督办卡督办,既给群众一个定心丸,方便群众监督,同时也给乡镇、部门传导压力,压实责任。”该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黄凤仙说道。
在督促整改上,该县纪委监委还积极用好纪检监察建议书、约谈整改等方式,做实整改工作。今年以来,共对项目建设中推进缓慢、成效不明显、工作疲沓的项目单位领导和具体责任人进行约谈提醒5人,督促完成问题整改13个,立案查处7人,结案4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人,发放纪检监察建议书4份,追回多付工程款465.78万元。
“水渠渠壁的混凝土十分松散软,混凝土块用手都可以掰碎,人踩上去,水渠边缘就坍了,这不是‘豆腐渣工程’是什么呢?修成这样,还不如不修呢。”今年10月,巴马瑶族自治县纪委监委监督检查组在该县那桃乡兰廷村关桑屯对农田水利渠道项目监督检查时,群众反映道。
针对这一问题线索,该县纪委监委驻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立即展开核查,着重核查项目建设中是否存在违纪违法行为的同时,将质量问题反馈给项目责任单位,并督促整改。项目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接到问题清单后,立即通知施工单位停工整改,拆除存在质量问题渠道并重建,同时做好举一反三,对全县正在实施的水利渠道项目进行排查整改。
“想不到问题反映给纪委检查组后,不到一个星期,施工队就把之前那些质量差的水渠都拆除重建,我们也放心了。”监督检查组再次到项目施工地回访时,关桑屯群众高兴地说道。
截至目前,该县纪委监委共对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回头看”80余次,切实做到监督有成效,整改见实效。
“监督检查的实效,也体现在发现问题的整改效果里,不能一查了之,一函了之,要让涉及群众利益问题,群众关切之事,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要一督到底,让群众满意。”该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巴马瑶族自治县纪委监委)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