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党史故事|毛文彦:富川古城镇第一位党支部书记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欧阳武 杜建艳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3日 17:46 打印

  “富江多豪杰,举义夺先声;英雄数文彦,聚士斗古城。”此诗中的“文彦”就是毛文彦,是古城起义中英勇就义的“八君子”之一。

 

  “争取民族解放,建设自由幸福的新中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尤其是我们青年朋友......”这是毛文彦给自己的学生廖序青作文的评语,这也正是他用尽一生所追求的矢志报国、永垂不朽。

 

出身农村  胸有青云之志

 

  毛文彦(1922-1947),化名杨中和,1922年出生于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古城镇下城头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岁丧父,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1937年秋,15岁的毛文彦以优异成绩考入贺县中学,在学校接受进步思想的熏陶,常常阅读各种进步书籍,渐渐地萌生了抗日救国的情怀,让他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1938年冬,日寇相继攻陷武汉、广州,进逼广西。此时的毛文彦刚新婚不久,用“有国才有家”“不做亡国奴”说服了新婚之妻,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第三届广西学生军。就这样,作为家中独子的毛文彦,瞒着母亲,在16岁的年纪投笔从戎,踏上了矢志报国的道路。

 

年少入党  数次身担要职

 

  1940年8月,在经历了重重考察之后,毛文彦由学生军团第四中队中国共产党支部书记郭识严介绍、邱冰监誓,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一个爱国青年成长为一个无产阶级战士。

 

  由于活动能力强,具有正义感,又乐于资助他人。1941年秋,考入桂林两江师范不久,深得同学们的拥护的毛文彦被选为桂师学治会主席,通过经常走访联系学校进步青年,旗帜鲜明地批驳“托派”及三青团反共观点,积极引导青年走向革命,为发展党的力量打下了基础。

 

  在桂林“七·九”事件发生后。1942年8月,毛文彦在党组织指示下,回到家乡古城中心校任教并进行隐蔽活动。不久升任辅导主任,以学校为据点,继续从事地下革命活动,为发展桂师地下党力量打下坚实基础。

 

  一年后,他提任古城中心校教导主任,利用教师的合法身份,通过团结进步教师,组织学生传阅进步书刊,开展野游、演戏等形式,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灌输革命道理,培养革命力量,使古城中心校成为后来富川开展地下革命活动的集中地和重要据点。

 

饱经磨难  初心历久弥坚

 

  1943年春,中共广西省工委书记钱兴到富川古城检查工作时,发现毛文彦已被国民党反动当局所注意,有暴露身份的危险,便指示毛文彦转移外地全州、灌阳隐蔽开展工作。他化名杨中和,毛文彦先在灌阳表证中心校,后转移到全州百板洞邓崇济家里,相继在全州、灌阳成立了2个党小组,并负责领导当地党的地下工作。

 

  1944年春,他从灌阳返回富川后,引起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怀疑,导致被捕入狱2个月。在狱中受到各种刑讯逼供,但仍严守党的机密,未吐露党的秘密,国民党碍于无证据,不得不同意取保释放。

 

  不久后,在当地群众的推举下,他当上了下城头村村长,虽然身在曹营,但他却从事着“白皮红心”工作,对国民党布置的征兵、征粮、征税常常拖延不办,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当地村民免受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各种横征暴敛。

 

  他对革命事业甘于奉献,不惜牺牲个人和家庭利益。1945年夏,他通过与人合股开办熬盐厂、种蓖麻,供中共地下党组织同志落脚;在党组织经费困难的时候,还抵押家中田地借贷来保障地下党组织活动经费开支,甚至动员自己的母亲卖掉了10亩水田。

 

  1947年5月,此时毛文彦担任古城起义部队队长,因富川武装斗争工作计划被特务偷窃,导致遭到国民党反动当局疯狂围剿。他仍然奔走于洪水源、下流、峡头等活动据点,秘密串联发动群众,积极组织筹划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

 

  6月25日晚上,他带领60余人的起义部队在富川镰刀湾偷袭部队被敌哨兵发现,导致夜袭古城乡公所行动失败。次日晚上,袭击恶霸地主、国民党特务毛颂年的炮楼,一举缴获了下城头几户地主的弹药,打响了富川革命的第一枪。

 

  古城起义的枪声,极大震慑了国民党反动派。随后,国民党反动当局派出了300余人进行围追堵截。毛文彦在前往寻找上级党组织途经钟山县石龙桥时,不幸被捕,并被押解到钟山监狱。

 

忠贞不屈  红色精神永垂不朽

 

  在狱中,毛文彦尽管受尽了各种严刑拷打,遭受了非人的折磨,但他始终不向敌人屈膝,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

 

  1947年7月30日,毛文彦被国民党秘密杀害于钟山望高自虎头,年轻的红色生命就这样永远定格在了25岁。他用自己的行动和牺牲,唤醒群众的抗争意识和解放思想,极大地动摇了国民党当局在贺州的反动统治。

 

  如今,毛文彦的雕像就矗立在富川瑶族自治县古城起义烈士陵园中,这座庄严的烈士纪念碑以及不远处的烈士墓,珍藏着一段段革命者为民族解放献身、英勇不屈的故事,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富川儿女......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毛文彦等老一辈革命烈士用一生阐释了”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更用行动鼓舞了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各族人民的斗志,也为富川人民点亮了理想之光和信念之火。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赓续红色血脉,汲取红色精神,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贺州市纪委监委综合整理)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