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建档立卡贫困户 如今成了纪检监察帮扶干部
“我曾经是一名贫困户,在全国开展脱贫攻坚这五年里,在帮扶干部尽心尽力的帮助下,我们贫困群众享受到国家给予的精准扶贫政策,一路走来,乡里、村里、屯里、家里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便是这‘巨变’的见证者和受益者,接下来,也将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践行者……”在2020年新录用选调生和公务员培训班上,90后纪检监察干部覃海义自信大方地介绍着自己个人情况。
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如阳光般温暖着每一位贫困户的心,更改变了一个贫困孩子的命运和人生理想的选择。
接受帮扶后,他心里深烙“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印记
覃海义家里一共7口人,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兄弟姐妹5人,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争气的大哥考上免学费的师范学校,二哥、大姐也相继考上了中专,几年后,覃海义也如愿考入了天津理工大学,教育支出便成了家里的最大负担。在2016年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中,覃海义一家被评为建档立卡户。
当帮扶干部穿着便服第一次来到家里时,覃海义对这个“外人”感到陌生且不信任。“小老弟,你好,我叫陈碧华,以后就叫我陈姐吧……”帮扶干部主动联系覃海义,了解他入学情况,从“问一句回一字”,到“有问必答”,一声声“小老弟”,打开了覃海义的“心结”。
为了减轻家里生活的负担,覃海义在帮扶干部指导下填写了《勤工俭学申请表》;在陈碧华的影响下,覃海义有了互帮互助的想法,主动申请参加学校志愿者、社团和老乡会,用自己的力量去关心帮助身边的人;当覃海义得知自己的帮扶干部是一名人民警察时,在一个个“惩恶扬善”“为民服务”的警察故事中,他对陈碧华的敬意油然而生。
2017年覃海义的母亲身患重病,家里兄弟姐妹都在外地相继往回赶。整整一个月,帮扶干部协助覃海义父亲打点家里的一切,还时不时到医院探望覃海义患病的母亲。“有你们陈姐在,我没事了,放心吧。”母亲安慰回乡的子女。这让覃海义一家与帮扶干部结下了深厚的“姐弟情”。易地搬迁、产业奖补、雨露计划……覃海义家里日子过得越来越好,都十分感恩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信念深深烙入在他的心里。
此后,覃海义更加努力学习,积极入党,融入群众,向党看齐。
作为纪检监察干部,他“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民声”
一把椅子递给群众,一本笔记本做好记录,这是覃海义下村入户了解群众“急难愁盼”的习惯,这个习惯慢慢让他和群众打成一片。
“那段时间真的是吃不消。”南丹县八圩瑶族乡汉渡村是覃海义所在单位挂村联系点,在一次“我为群众办实事”下基层走访调研中,家住南丹县八圩瑶族乡汉度村的兰某文与覃海义谈起弟弟兰某飞工伤维权受阻的情况时眉头紧锁。
兰某文家里经济来源主要是以弟弟兰某飞外出务工的工资,年近花甲的兰某文夫妇在家做农活补贴家用,照顾常年卧病的母亲和四个孩子,但不幸的是弟弟兰某飞在工作中脚受伤骨折,弟弟因工伤维权无路,让这一家人顿时陷入困顿。
覃海义多次走访兰某飞,在整理下村入户记录时发现兰某飞工伤维权受阻的问题关键在于是他在省外务工,且务工单位为私人作坊,未给务工人员缴纳工伤保险。找准方向后,覃海义帮助兰某飞撰写诉讼材料,并联系兰某飞务工所在地司法所,积极寻求法律援助,并与其务工单位电话落实兰某飞的工伤赔偿款事宜。经过覃海义和多方努力,兰某飞工伤问题通过司法程序正在办理。
与此同时,考虑到兰某文家人口较多生活费紧张问题,覃海义为兰某文户向乡政府申请公益性岗位,为了能让兰某文能兼顾家庭,务工地点设在离家较近的村屯,缓解兰某文户燃眉之急。“在联系单位同志的帮助下,让我们的生活走出了困境,对未来的生活又有了希望,我觉得很满足。”说到目前的生活状态兰某文满意地点点头。
覃海义到八圩瑶族乡汉渡村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下基层走访调研。
成为帮扶干部后,他“用真情温暖贫困户,用行动践行承诺”
八圩乡朝房村娘娘山屯的黎某妹一家5人,黎某妹年纪大,常年患病,只能在家里干些简单的农活,女儿嫁得远,大儿子和二儿子常年外出务工,5岁的儿子成为了留守儿童。黎某妹户是覃海义的帮扶对象,曾经也是贫困户的覃海义,看到孤苦伶仃的祖孙俩,总想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他们分担点忧愁。他经常电话访问了解老人生产生活情况,第一句话就是“阿婆,这几天身体怎么样?”“有哪里不舒服吗?”“家里有什么困难和需要的就和我说吧……”
一次半夜,他接到老人病情突发昏迷的电话,需要赶快送医治疗,心急如焚的覃海义立即联系到乡卫生院救护车到家里接人,安排邻居照顾年幼的孙子,他匆忙赶到县医院提供老人相关的材料,提前安排好一切,老人一到医院便能第一时间接受检查和治疗,由于就医时间安排及时妥当,老人入院不久,就很快恢复意识了。老人的儿子得知母亲住院消息后,在赶回来路上打通老人电话,老人回答:“有你义哥在,我没事了,放心吧。”这曾相识的一幕,让覃海义感慨万分。
“房子有了,就医也不愁了,生活都有保障了,日子越来越有奔头,这多亏小覃的帮助啊!”黎某妹出院后用简单而又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老人的心声,更表达出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帮扶干部之间的浓浓真情。
传承是最好的感恩。覃海义始终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常怀感恩之心,常为感恩之行,无论是在纪检监察工作上,还是稳固脱贫工作中,他都能扑下身子,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真抓实干无难事。(南丹县纪委监委)
覃海义到汉度村塘边屯稳定脱贫户唐某科家填写《脱贫户及监测对象入户排查表》,在谈及今年收入情况时,唐某科妻子止不住的笑意从眼睛里溢出来。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