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充电”记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陈谊军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8日 18:44 打印

   “您好,我是这次培训班第四组联络员,现在进行电话查访。”这是2021年11月15日晚上10时后,联络员小马打来的电话。这个培训期间准点响起的电话,组群内称之为“晚安”的“查岗”电话。


  这是多年来我参加学习培训过程中,遇到的显著变化之一。更严明的纪律要求,更加“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培训,令我受益匪浅。


  “这篇作品看起来条理很清楚,主标题和小标题也很对称,但是,由于‘公文味’太浓,已经不再适应当下新闻传播方式的要求了。我们现在强调的是小切口式的讲故事,用故事反映鲜活的人物和工作经验、典型案例。”在课堂上,老师拿出各地的作品进行“实例讲解”,一再强调面对新的反腐倡廉宣传工作要求,如何才能写出“好稿子”。


  “这篇作品冗长杂乱,说了许多内容后,还是没有说到点子上。表达的‘话家常’排查线索工作模式,虽然有一定的特点,但是,被一堆无关主题的废话掩盖了。经过认真核对修改,我们来看一看修改后的作品表达方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老师在直接剖析作品问题的同时,还进行两篇作品的对比,现场的案例讲解让学员大受启发。


  有针对性地对学员作品进行“麻雀解剖”,用一个个具体的作品案例点评式讲解,不回避问题多讲不足,甚至不留情面点中“要害”,这样的授课令大家一同叫好。


  在新闻摄影作品课程上,老师先是点评了一批“失败”的作品,指出这些作品存在场景杂乱、主题混乱、构图失当等问题。然后,老师打开了一个文件夹,他说:“我再来点评一些拍摄得好的作品,大家对此可以进行直观的对比学习。”


  在“好作品”中,我竟然发现何老师点评了我的一幅关于乡镇换届选举监督的新闻摄影照片,何老师直接点出这幅照片“缺少动态交流”“人物表情抓拍功夫欠缺”等问题,虽然只是简单的点评,但是,结合前后一系列图片的对比式“点评”,我这个拍了10多年新闻摄影作品的老通讯员还是得到了极大的启发。


  “三分构图法、水平线构图、对称式构图、对角线构图、S形构图、九宫格构图等。真没想到,随手拍的图片还有那么多的构图技巧,这次培训真是开了眼界,学到了真本领!”学员们在新闻摄影课后相互交流。


  “新闻宣传的本质就是调查研究,以纪检监察工作经验类的报道为例。”“一项好工作,一个好标题,一个好开头,一个好故事。”2021年11月17日,在培训班结束后,我与同组的学员还继续围绕此次培训的重点内容,进行反复的学习与思考,碰撞工作做法与交流实践经验。


  学习永无止境,学习永远在路上。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认真讲好新时代纪检监察故事,必须强化担当作为意识。在一次次的学习“充电”及打开视野后,我将更加坚定信心,以过硬的政治素质和持续提高的业务能力,主动当好反腐倡廉宣传员,讲好本地反腐倡廉故事,助力工作高质量发展。(桂平市纪委监委)

 

编辑:劳宛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