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强化监督 小小食用菌成致富产业“振兴伞”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谭东玲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5日 18:35 打印

  11月10日,东兰县纪委监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督查组到该县三石镇巴造村“那菇香食用菌产业核心示范区”调研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和脱贫户就业情况。

 

  该示范区是东兰产业振兴路上的一张靓丽名片。走进示范区,只见一簇簇密密麻麻、饱满的菌棒整齐地排列在架子上,一朵朵肉嘟嘟、娇嫩嫩的菌菇争先恐后地钻出菌棒,如同雨后撑起的小伞,模样甚是喜人。

 

  “在县、乡纪委的监督推动下,从选址征地到建厂,再到通路、供电、供水,最后投产使用,我们的整个项目都进展得很顺畅。现在公司核心区规划面积有430亩,年产食用菌1440万棒,年产鲜菇3190吨,产值约6800万元。”基地负责人黄文越向县纪委监委产业监督检查组介绍。

 

  近年来,该县纪委监委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产业兴农、产业富农、产业强农”的发展思路开展精准监督,督促推动相关职能部门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引进广西东兰贵隆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为群众开辟了一条“短、平、快”的致富门路。

 

河池市纪委监委、东兰县纪委监委到那菇香食用菌产业文化展示厅,调研食用菌生产经营、群众就业等情况。(陈光科/摄)

 

  企业入驻后,该县纪委监委积极为推动该产业稳步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坚持前移监督探头,精准聚焦项目建设、项目实施、项目验收、资金管理等关键环节,统筹贯通巡察监督和日常监督,全程保障项目顺利落地实施,高效廉洁推进。

 

  “以前在外面务工,总担心家里老人小孩的生活。在这里,我每月能拿2000多元工资,还能照顾家庭。我很满足!”基地员工杨香一边熟练地采摘、精拣秀珍菇,一边高兴地向检查组说。

 

  目前,食用菌产业为该县提供了4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全县147个行政村全覆盖种植,受益人数约28.8万人。其中基地吸收了130多名脱贫群众务工,月工资达2000元以上,辐射带动448户脱贫户种植食用菌,每户年均增收1万多元。

 

  为进一步壮大食用菌产业发展,该县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由公司提供菌种和技术指导,并负责产品回购统销,推动村域创建食用菌生产合作社28个,鼓励农户学习技术自主栽培或入股由公司代培代养代销。

 

食用菌基地让群众不出村就能在家门口上班,在增收致富的同时,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深受群众欢迎。(陈光科/摄)

 

  为促进合作社规范化运行,该县纪委监委发挥监督“前哨”优势,督促各乡镇纪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紧盯合作社难点、堵点、痛点问题,通过参与重要决策、现场监督、协调解决等措施,不断织牢监督网,帮助合作社有效规避风险,逐步走出一条建一个合作社、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农户与合作社共享经营成果的双赢之路。

 

  “我们那菇香食用菌产业核心示范区已经成为深圳市‘菜篮子’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及广西供应深圳农产品示范基地。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开拓市场,在精深加工上下功夫,打造食用菌全产业链,做大做强老区食用菌品牌,让更多高营养价值的食用菌品种丰富大家的‘菜篮子’。”黄文越信心满满地说。

 

  目前,食用菌成为该县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成为支撑农民增收、乡村富足的“振兴伞”。(东兰县纪委监委)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