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局出发把握新闻舆论工作——学习《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论》体会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刘梦云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0日 17:09 打印

  2021年11月6日,习近平致信祝贺新华社建社90周年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新华社要在党的领导下,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民情怀,赓续红色血脉,坚持守正创新,加快融合发展,加强对外传播,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对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闻舆论思想,为做好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论》是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对习近平新时代新闻舆论思想的研究成果,阅读后对于我们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坚持党性原则是鲜明主线。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恩格斯认为,“在大国的报纸里都反映自己的党派的观点,它永远也不会违反自己党派的利益”。党性原则要求党报党刊必须捍卫党的纲领方针,按照党的精神工作,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的媒体是党的媒体,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新闻观必须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经过历史和实践反复检验的科学真理,不会因为传播格局和传播手段的变化而过时。

 

  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和纲领,所有工作必须体现党的意志、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对新闻舆论工作者来说,树立什么样的新闻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新闻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新闻实践。正确的舆论导向要贯穿新闻采集、撰写、编排、发布的各个环节,自觉抵制西方自由新闻观等错误观点的侵蚀,始终坚守“喉舌”“耳目”的职责定位。

 

  坚守人民情怀是深沉底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方针。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特别强调:“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1944年,他在《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中,阐述了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怎样为人民服务等问题。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也要把准群众思想脉搏,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及时解疑释惑,及时准确地传播党的主张和声音,及时报道党和政府解决人民关切的举措和成效。

 

  坚持把人民群众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基本立场,也是坚持新闻党性原则的一个基本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要以群众为老师、以实践为课堂,与人民心贴心、面对面,把笔头、镜头、话筒对准基层,记录好人民群众的动人事迹、不懈奋斗和伟大创造。要多用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多用群众的语言,多讲群众的身边事,做到官话民说、硬话软说、长话短说、空话不说,人民群众才能愿意看、看得懂,愿意听、听得进。

 

  遵循新闻规律是内在逻辑。规律是客观世界的运行法则,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门科学,同样有其内在的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他提出要把握好时度效,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时度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时”是前提,“度”是关键,“效”是目的。新闻舆论工作要把握好时度效,就要善于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既看到问题又看到成绩,既看到挑战又看到机遇。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而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眼光看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稳妥把握新闻舆论工作的时度效。(南宁市纪委监委)

 

编辑:杨意超